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62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121篇
教育与普及   9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25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β-统计收敛说明统计收敛、A-统计收敛、缺项统计收敛、λ-统计收敛及强统计收敛分别是β-统计收敛的特殊形式,并分别给予测度刻画.考察β-统计收敛与一般序列收敛之间的关系,得到统计收敛、λ-统计收敛及强统计收敛与收敛之间的等价描述.  相似文献   
102.
以双酚A(BPA)为模板分子,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在水性体系中制备了表面带孔的分子印迹聚合微球( MIPM),制备的BPA分子印迹聚合微球( BPA - MIPM)吸附平衡时间为110 min,饱和吸附量为34.38 μmol·g-1.BPA - MIPM以苯酚为竞争分子,分离因子达到22.88;制备的MIPM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和良好的再生性能.以BPA - MIPM为分子识别物,基于在pH为1的酸性介质中,β-环糊精对双酚A荧光强度的增强作用,建立测定BPA的分子印迹-流动注射分子荧光法.测得BPA在0.1~100 μg·L-1线性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993,相对标准偏差(20μg·L-,n=11)为0.79%,检出限为0.08 μg·L-,用该方法测水中BPA的加标回收率为98.6% ~ 103.9%,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3.
系列樟脑型β-二酮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脑由于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其α位的亚甲基较直链α位碳难活化.从D(+)-樟脑出发,采用高沸点的乙二醇二乙醚做溶剂,氢化钠作碱催化剂,合成了3-苯甲酰基樟脑,3-乙酰基樟脑和3-三氟乙酰基樟脑等系列樟脑型β-二羰基化合物,产率为30%~58.3%.目标产物用1H NMR,质谱(MS)来表征.并讨论了溶剂,碱催化剂以及提纯方法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用4,4-二烷硫基-3-烯-2-丁酮(1)作为无气味硫醇替代试剂在硫杂迈克尔加成反应中进行了研究.用浓盐酸做催化剂,将一系列α,β-不饱和酮(2)与1在无溶剂条件下混合发生反应,得到了相应的产率较高硫杂迈克尔加成产物(3),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5.
作者对采用非质量分离离子束注入沉积法(IBD)在Si(100)上制备的β-FeSi2薄膜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表明:当退火温度在600℃和700℃附近时有利于β-FeSi2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6.
聚氯乙烯辅助热稳定剂β-二酮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克莱森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β-二酮,用红外和核磁表征了其结构,研究了其作为聚氯乙烯辅助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β-二酮是一种优良的聚氯乙烯用无毒辅助热稳定剂.  相似文献   
107.
108.
添加酰胺类β型成核剂制备了高水平β晶型聚丙烯(β-iPP),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手段研究了其非等温结晶行为,对所得数据用修正A vram i方程的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β型成核剂NA-BW的加入可提高聚丙烯的结晶度以及峰值结晶温度,当降温速率为10°C/m in时,纯聚丙烯和β晶型聚丙烯的结晶温度分别为110和116°C,同时也明显地提高聚丙烯的结晶速度,在5°C/m in降温速率下,纯聚丙烯和β晶型聚丙烯的t1/2分别是2.19和1.78 m in。  相似文献   
109.
通过酰胺化合物(NA-BW)引导等规聚丙烯(iPP)制备高水平β晶型聚丙烯(β-iPP),借助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偏光显微镜(POM)研究其结晶形态及结晶行为,并研究了β型成核剂对iPP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β型成核剂NA-BW后,iPP的晶型和球晶形态均发生变化;等温结晶研究表明聚丙烯的半结晶时间(t1/2)明显降低,即结晶速度加快,非等温结晶研究表明iPP的结晶温度提高;iPP的冲击强度大大提高,拉伸和弯曲性能却略有下降。当成核剂用量为3 m g/g时,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提高达3.5倍,由49.35J/m提高到176.23 J/m。热稳定性实验表明β型成核剂对聚丙烯成核效果的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0.
以大鼠胰腺β细胞和INS-1β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荧光测钙技术,研究了胞外ATP对胞内Ca^2+信号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实验表明:胞外ATP能够分别使大鼠胰腺β细胞和INS-1细胞内的游离Ca^2+浓度显著升高,但2种细胞的钙信号来源不同.在大鼠胰腺β细胞中,胞外ATP主要通过动员胞内钙库释放而引起胞浆内Ca^2+浓度显著增高;而在INS-1细胞内,胞外ATP主要通过引起胞外Ca^2+内流而引起胞浆内Ca^2+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