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2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38篇 |
教育与普及 | 1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6篇 |
综合类 | 1184篇 |
自然研究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55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77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年来,关于小麦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基因Ph1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对该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理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创造和分子标记鉴定Ph1缺失突变体,利用分子生物学及比较基因组学技术,该基因位点被界定于5BL上一个2.5 Mb的区域内,含有一个类cdk基因簇,且在该类cdk基因簇中插入一个亚端粒异染色质片段.细胞学研究显示,Ph1基因通过控制亚端粒的互作启始染色体识别和配对伙伴选择.与此同时,生物信息学揭示,这些类cdk基因与人类和老鼠的cdk2基因高度同源,它们与细胞周期中DNA复制、染色质凝集、碱基错配修复等事件相关.减数分裂时,该基因位点通过"感知"染色体的同源性程度而触发染色质的构象变化,从而控制染色体的配对和重组.此外,小麦中可能存在一种与Ph1相关的类似于酵母中的粗线期检查点机制.预测未来的研究将可能集中在Ph1对染色体同源性的"感知"机制、Ph1的开启与关闭、植物减数分裂重组的忠实性及减数分裂过程的检查点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72.
上面发酵和下面发酵小麦啤酒发酵过程的差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上面发酵型和下面发酵型小麦啤酒发酵过程的变化差别,在100L啤酒设备上对两种啤酒发酵过程中影响啤酒品质的各个理化指标进行了跟踪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上面发酵法的总酸含量和双乙酰峰值高于下面发酵法;α-氨基氮含量和pH值总体低于下面发酵法;两种发酵工艺的酒精度以及糖度值的差别较小,所有指标的测定值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73.
Cu、As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As及其复合作用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小麦淀粉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As单一及其复合污染时,对种子萌发初期有短暂的促进作用,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加强,毒害增强,复合污染时表现出一定的拮抗效应,除此以外,Cu、As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傅兆麟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2):43-50
本文以系统发育理论为依据,结合科研与生产实际对小麦产量因素在产量提高过程中的作用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穗数为中心协调粒数与粒重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75.
对湘潭市郊菜地生态系统冬季期间杂草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共出现18种,分属于10科15属,物种丰富度为9-15;Simpson指数为0.6401-0.7451;Shannon-Wiener指数为1.4852-1.7000;均匀度指数为0.5791-0.7145。结果表明:离市中心越远,物种多样性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76.
探讨了多种温度(15、20、25、30℃)处理小麦种子后幼苗内含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20℃时核酸、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它各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则随着生长时间延长而增长。 相似文献
77.
长耳鸮冬季的捕鼠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耳号鸟越冬期食物的91.0%为鼠类。所捕食的农田鼠(黑线仓鼠、黑线姬鼠、大仓鼠和棕色田鼠)占56.8%,居民区鼠类(大家鼠和小家鼠)占34.2%,体形较小的鼠类(黑线仓鼠、黑线姬鼠、小家鼠和田鼠)占82.0%,其中田鼠偶尔出现,较大型鼠类(大仓鼠和大家鼠)仅占9.0%;所捕食鼠的年龄多为亚成体(38.9%)和成体(39.2%);所捕食的主要3种鼠(黑线仓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的年龄组成与野外种群的年龄组成一致。1只长耳号鸟平均1d吃1.79只或54.38g鼠。 相似文献
78.
本文研究了在少竞争和竞争环境下小麦个体表现和群体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所考察的40个性状都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性状的稳定性不同。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得到一些对群体产量作用较大的性状,他们大多又是稳定或较稳定性状,可做为早代产量选择的主要指标。这些对群体产量作用较大的性状分别属于生育期(A)、生理(B)、产量(C)和形态(D)性状群,低密度下这四个性状群与中、高密度群体产量的典范相关系数大小顺序都是B>D>A>C,生理性状群与群体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稀植下所有农艺性状对密植群体产量逐步回归分析的最终入选性状是每穗粒重和单株有效穗数,再次证明:高产育种在保证适宜亩穗数的前提下,主攻每穗粒重的方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79.
对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研究表明:线粒体MDH(m-MDH)同工酶谱型是保守的,即只有量上的变化,质的差异不明显;不同类型不育系植株的胞浆MDH(s-MDH)同工酶表现不同:T型植株在花粉发育的整个时期s-MDH都存在,而V型植株在花粉发育的二胞期才出现s-MDH;此两不育类型植株从未出现微体MDH(g-MDH)。 相似文献
80.
以5个小麦杂交组合F_1为材料,采用两种培养方式,在不同碳源的三种培养基上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用麦芽糖取代常用培养基中的蔗糖,可有效地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提早出愈时间,用葡萄糖代替蔗糖则具有不利影响;固体培养和固体+液体培养两种方式比较,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