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2篇 |
免费 | 145篇 |
国内免费 | 16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74篇 |
教育与普及 | 5篇 |
现状及发展 | 5篇 |
综合类 | 24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118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29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117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137篇 |
2006年 | 129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天然沸石对含镍废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天然沸石对含镍废水进行吸附特性研究。考察了沸石粒径、接触时间、镍的初始浓度及溶液pH值等因素对沸石吸附镍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25min后吸附接近平衡,溶液pH在4~6范围内,沸石对Ni2+去除效果较好,沸石粒径减小,Ni2+初始浓度提高,镍的吸附量增大。沸石对Ni2+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Ni2+在沸石表面主要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且吸附过程遵循准二阶动力学吸附模型(相关系数R>0.999)。 相似文献
92.
利用模板法合成介孔纳米γ-Al2O3,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测定(BET)等手段对所得的介孔纳米γ-Al2O3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介孔纳米γ-Al2O3在静态条件下对硫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的初始浓度、pH值、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介孔纳米γ-Al2O3对硫酸根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 相似文献
93.
Wang Ruzhu 《中国工程科学》2009,7(2):91-96
This paper mainly shows the demonstration of sola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in China, which includes LiBr-H2O absorption cooling, silica gel-water adsorption chiller, desiccant cooling and hybrid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for buildings. The match of solar collector types and chiller types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suggested. 相似文献
94.
采用溶胶沉淀结合超声分散处理的方法,制备平均粒径为70 nm,比表面积为212 m2.g-1的纳米级水合氧化铈(Nano-HCO)吸附剂.在pH值为4~10,初始As(Ⅲ)质量浓度为10 mg.L-1,吸附剂投加量为1.0 g.L-1的反应条件下,可在2 h内将溶液中As(Ⅲ)质量浓度降低到0.01 mg.L-1以下.Nano-HCO吸附剂对砷的吸附等温线服从Langmuir方程,对应不同pH值,其对As(Ⅲ)的吸附容量较未经超声分散处理的水合氧化铈提高29%~141%,且水温的升高有助于增加As(Ⅲ)的吸附程度. 相似文献
95.
活性白土吸附去除苯酚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丽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4):430-434
研究活性白土对苯酚的等温吸附特性,考察了初始溶液浓度、活性白土粒径、pH值、温度4种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活性白土吸附苯酚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 Langmuir等温方程能较好地描述活性白土对苯酚的等温吸附特征; 初始溶液浓度越高,活性白土对苯酚的吸附量越大; 随着活性白土粒径的减小,其对苯酚的吸附量增大; 碱性条件有利于活性白土对苯酚的去除; 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6.
底泥曝气对磷吸附容量和底泥中不同形态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底泥曝气对底泥吸附磷的强化作用以及对底泥中不同形态磷数量分布的影响,底泥采自校园河流.结果表明:底泥曝气有利于上覆水中磷向底泥迁移,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优于对水曝气.底泥曝气后,底泥对磷的吸附容量显著增加.底泥曝气显著增加了磷的累计吸附量,并高于对水曝气.原因可能与有机物去除有关.底泥曝气可以强化潜在活性磷向难释放态磷转化,这种强化作用高于对水曝气. 相似文献
97.
采用膨润土经提纯、钠化及负载铁等过程制备铁负载膨润土,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H、离子强度、吸附剂投加量、U(Ⅵ)初始浓度、阳离子Ca^2+、Mg^2+以及阴离子CO3^2-、HCO3^-等对铁负载膨润土吸附模拟废水中U(Ⅵ)的影响,进行了吸附过程动力学、热力学分析,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探讨了相关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pH值和离子强度是影响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当溶液pH为6,离子强度为0.01 mol/L NaNO3,U(Ⅵ)初始浓度为19.08 mg/L,铁负载膨润土投加量为0.2 g/L,24 h吸附量达到88.06 mg/g.当pH〈6时,Ca^2+、Mg^2+、CO3^2-、HCO3^-的存在分别降低了铁负载膨润土对U(Ⅵ)的吸附效果,而pH〉7时影响作用不大.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铁负载膨润土吸附U(Ⅵ)的拟合效果较好,SEM和FT-IR分析结果表明铁负载膨润土主要通过羟基络合及离子交换作用结合U(Ⅵ)进入其层间及表面. 相似文献
98.
针对孤东油田注聚驱防砂井液量降低严重并且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井的提液效果普遍低于树脂滤砂管独立筛管防砂的反常现象,首先通过砾石层特性评价试验研究地层砂对砾石层侵入及机械物理堵塞机制,得到砾石层堵塞与砾砂中值比、泥质含量、流体黏度、产量、生产时间以及聚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关系。针对物理堵塞机制难以解释砾石充填和树脂滤砂管防砂堵塞现象的问题,开展普通石英砂与树脂涂敷砂的润湿性、沥青质吸附、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吸附机制与规律试验对比,提出注聚驱防砂井的物理化学复合堵塞机制。研究表明:物理堵塞主要发生在投产早期,堵塞程度随着流体黏度、泥质含量、产量、聚合物含量、砾砂比(GSR)增加而趋于严重;与树脂涂敷砂相比,石英砂充填层表面强亲水,其对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和胶质沥青质的表面吸附量远高于高渗滤涂敷砂,吸附量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加以及石英砂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在注聚驱条件下,原本高孔高渗的石英砂充填层复合堵塞后的渗透率反而远低于高渗滤砂管。 相似文献
99.
通过吸附率的测定,研究了菌悬浮液浓度、作用时间、作用温度、菌液初始pH值对Rhodotorula rubra(R.rubra)吸附锡石和石英砂的影响,并通过表面电位和红外图普分析探究选择性吸附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R.rubra能有效选择性地吸附锡石,菌液初始p H值对吸附起主要作用,当pH在4~5之间时R.rubra对锡石的吸附率80%以上,最大吸附率为83.97%;而对石英砂的吸附率在10%以下,最低仅为4.87%,有利于选择性吸附的进行;表面电位和红外普分析发现,R.rubra对锡石和石英砂的吸附是静电力和化学键共同作用的结果,R.rubra表面的官能团与锡石中的Sn位点发生了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系统描述渝东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应用氩离子抛光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低温N2吸附及高压压汞实验定性和定量测试WX-1井岩心样品的孔喉形态、连通性、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实验测试的孔径分布,实现对页岩样品从微孔到宏孔的精细描述,并探讨了影响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主要发育有机质孔、黏土矿物层间孔、黄铁矿晶间孔、颗粒边缘溶蚀孔及微裂缝等5种孔隙类型.受到后期压实作用的影响,有机质孔隙发育具有微观非均质性.纳米孔隙类型复杂、形态多样,主要为开放透气性孔,但存在细颈状墨水瓶孔及少量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等影响页岩气的渗流;孔径分布具有“双峰”特点,纳米孔主要孔径为2~10 nm、30~90 nm,即直径<100 nm的孔隙提供了大部分总孔体积,为页岩储层主要发育的孔隙类型.孔隙发育受多种因素的控制,直径≤50 nm微孔、中孔的发育与有机质有关,有机碳含量与微孔、中孔的孔体积呈正相关性;直径>50 nm宏孔的发育与黏土矿物含量有关,随着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宏孔的体积、比表面积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