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6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18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2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Triphenyltin (TPT) widely exists as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but its toxicity towards nerve cells and the related mechanism remain unclear. In this research, SHSY-5Y cells were exposed to TPT, and the cellular proteasome activity, Iκb proteins, Bax and α-synuclein leve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PT can inhibit the cellular proteasome activity, and result in the accumulation of ubiquitinized proteins. TPT exposure can change the protein levels of IκB, Bax, and α-synuclein, affect NFκB pathwa...  相似文献   
212.
在L-拓扑空间中,对任意LF集,我们利用层次化的K.Fan’s Theorem定义了一种层次连通并研究了其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213.
本文通过历史资料调查,结合1960~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旱涝灾害发生规律以及对水稻生产影响成因,从气候角度上,提出了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措施和建议,对今后有效防御旱涝灾害,促进豫南山区水稻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14.
燕夔  李军 《科学通报》2010,55(1):52-59
疑源类是早古生代海生微体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组成者, 绝大多数疑源类被发现于海相地层中, 在元古代和古生代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初级生产者的位置. 以疑源类为主体的海生微体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对其他生物类群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共识别出华南地区下、中奥陶统贵州桐梓红花园湄潭组、重庆城口厚坪大槽组和营盘组、湖北宜昌黄花场和大坪大湾组等4条剖面的10个疑源类生态组合, 认为这些疑源类组合的时空分布主要受环境因素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215.
荡子山白榴霓霞岩包体中含有大量的富锶磷灰石. 利用电子探针微束分析技术对富锶磷灰石的赋存状态、晶形、矿物共生、成分变化以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发现富锶磷灰石有短柱状和细长柱状两种晶形, 并多被其他矿物包裹, 表明它们形成于岩浆结晶的早期阶段, 其成分为氟磷灰石. 之后被富锶流体沿着氟磷灰石颗粒的边缘进行交代, 从而形成了富锶磷灰石, 交代方式为类质同像置换. 富锶磷灰石中SrO含量的变化反映出体系中碱度的变化, 体系中的碱度升高时, 磷灰石矿物中Sr置换Ca的数量增加, 而当体系中的碱度降低时, 已经进入到磷灰石矿物晶格中的Na, LREE和Sr离子也会从中分离出来而导致这些阳离子数降低. 因此, Sr置换Ca的数量对体系中的碱度变化趋势有着明显的指示意义. 根据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数据计算得出阳离子的个数, 富锶磷灰石结构式可写为(Ca3.15~4.963Sr0.019~1.510Ba0.00~0.030Na0.006~0.108REE0.106~0.153)(P2.842~3.028Si0.009~0.094)O12(F0.675~1.079,Cl0.000~0.256, OH–0.084~0.297). 利用配有193 nm激光的Neptune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 对富锶磷灰石原位微区Sr, Nd同位素进行了分析. 将分析结果与白榴霓霞岩包体及包体的寄主岩Sr, Nd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比较, 发现交代早期岩浆结晶成因氟磷灰石的富锶流体与白榴霓霞岩包体及包体的寄主岩来自不同的源区, 其中, 前者来自较亏损地幔, 而后两者则来自较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216.
混凝土自收缩与干燥收缩的统一内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考察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与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关系,实验测量了在表面密封(试件Ⅰ)和表面先密封后暴露于环境中(试件Ⅱ)2种干燥条件下早龄期混凝土试件的自由变形和内部温湿度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3 d龄期前,同处于密封状态的两试件的自由变形和内部温湿度变化相同;从3 d龄期开始,试件Ⅱ在水分散失作用下内部湿度下降明显大于试件Ⅰ,相应地,由于叠加了干燥收缩,其变形也明显大于试件Ⅰ的自收缩变形。这说明混凝土试件在近似相同的温度历程下,内部相对湿度与其湿度变形,可作为混凝土自收缩与干燥收缩的统一内因进行统一描述。  相似文献   
217.
天山云杉林物种组成及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山云杉林6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天山云杉林群落内物种组成以及主要种群的径级结构,并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群落内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天山云杉林物种数较少,乔木层仅天山云杉和天山桦两个种群;天山云杉与天山桦种群的径级结构均呈正态分布,两个种群密度差异较大,天山云杉为217.5株/hm2,天山桦为20株/hm2;天山云杉与天山桦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以聚集型分布为主,天山桦种群的最大聚集强度大于天山云杉种群,而最大聚集规模小于天山云杉种群;天山云杉与天山桦的种间关系为负关联。  相似文献   
218.
Based on the tracking observations of radio ranges and VLBI delays of Chang’E-1 (CE-1) satellite during the controlled landing on the Moon on March 1, 2009, the landing trajectory and the coordinates of the landing point are determined by positioning analysis. It is shown that the landing epoch (the emission epoch of the last signal) of CE-1 satellite on the Moon was at UTC8h13m6.51s. The lunar longitude, latitude and surface height of the landing point in the lunar primary axes frame are respectively 52.27...  相似文献   
219.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Loss-on-Ignition (LOI), carbonate content and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reconstructs the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Gahai Lake area since the late Last Deglacial Period.The results cover the late Last Deglacial Period and the Holocene.The climate was very unstable and rather arid during the late Last Deglacial Period.The Holocen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the early Holocene (11360-8240 cal aB.P.), which was dry but unstable and featured rising tem-peratttres, the mid-Holocene (8240-3200 cal aB.P.), which was warm and wet and the late Holocene (since 3200 cal aBP), which was cold and dry.Results also show a warm-wet event around 1500 cal aB.P.  相似文献   
220.
认知和象征性思维被视作现代人行为的重要特征,而带有刻划痕迹的遗物往往成为鉴别认知和象征的标志,甚至是语言出现的证据.近年来,在非洲、欧洲、近东勒凡特地区甚至西伯利亚旧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出土了大量带有刻划痕迹的骨、石制品,赭石、鸵鸟蛋皮等遗物.但在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与象征性行为相关的考古材料,包括串珠、装饰品、埋葬行为、带穿孔及刻划痕迹等遗物却鲜有发现.本文报道了中国西北地区水洞沟遗址(SDG)旧石器时代晚期地层(约30kaBP)中发现的一件带有刻划痕迹的石制品.该石制品出土于水洞沟遗址第一地点1980年发掘的下文化层,这是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首次发现带有刻划痕迹的非有机质遗物.为了更好地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信息,作者应用KEYENCEVHX-600数字显微镜建立了这些刻痕的三维数字模型以进行观测与对比,在排除了多种可能的非人为因素后,确认这件石核上的刻痕是人类有意识行为所致.由于我国旧石器时代发现的其他带有刻划痕迹的遗物大多存在争议,根据现有证据无法得到现代人行为在中国北方的出现和演化的模式.但根据这一发现可以推测在东亚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可能存在如计数、记录等象征性思维,反映了SDG1古人类已经有了相当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