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7篇
综合类   4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A2017半固态合金二次加热组织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SCR技术制备的A2017半固态坯料进行二次加热,利用光学显微镜,电镜,图像分析仪等手段,对坯料二次加热微观组织的演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加热温度条件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平均等积圆直径增大,晶粒越来越圆整,液相率增加;提高二次加热温度,晶粒长大和球化速度加快·二次加热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温度580℃,保温时间40~60min或者加热温度600℃,保温20~40min,晶粒平均等积圆直径为70~90μm,固相率在70%左右,适合于半固态加工·组织演化机制分析表明,加热初期阶段,液相少,晶粒主要通过碰撞熔合快速长大;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液相增加,晶粒主要通过原子扩散慢速长大并发生...  相似文献   
2.
ZL201合金半固态二次加热时的组织演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理论计算与实际观测等手段,研究了采用近液相线方法铸造的ZL201合金坯料在进行二次加热时,α晶粒形貌演变和长大的规律.结果表明,半固态二次加热时,α晶粒形态的整个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共晶组织的熔化阶段;第二阶段为α晶粒的球化阶段;第三阶段为理论液固成分的平衡阶段.在第一、二阶段α晶粒以合并方式长大;第三阶段α晶粒按Ostwald模型长大.二次加热温度影响组织演化进程,而保温时间决定α晶粒球化效果.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二次加热,能够在较短的保温时间内得到适合于触变成形的均匀细小的近球形组织.  相似文献   
3.
依据热力学与动力学原理,计算了碳的氧化热效应。讨论分析了碳的氧化速度和完全燃烧,以及碳质发热剂的组成与成型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钢锭轧前生产过程计算机仿真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描述钢锭不稳定导热的两维偏微分方程的相应的边界条件,本文研究开发了钢锭轧前生产过程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的为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实时给出钢锭温度分布的动态响应,其精度满足仿真培训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相线铸造(在液相线温度铸造)和常规铸造的铝合金2618和7075,在200kN材料试验机上采用具有不同模孔(直径10,20,30mm)的一系列模具进行半固态模锻,以坯料充填高度作为衡量成形性能指标,考察不同变形温度(490~600℃),不同锻压速度(v=0.15~0.6mm/s)和不同锻压力(p=58~97.2kN)对其半固态成形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线铸造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性优于传统的固态成形,在液固相温度区间,随着温度的升高,成形性提高,并且在580~600℃成形性均最好·  相似文献   
6.
加热炉待轧时炉温模糊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加热炉动态过程受控特征分析,将数学模型方法、模糊控制理论和模糊优化方法应用于加热炉动态过程炉温优化及控制研究.建立了加热炉待轧时炉温模糊优化模型,构造了以钢坯导热机理模型为基础的炉温在线模糊控制决策系统.在此基础上对典型待轧过程进行了炉温控制决策的计算机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炉温模糊决策结果使在炉钢坯获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本文的模型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加热炉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7.
基于机理模型的加热炉在线炉温模糊决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加热炉动态过程全炉钢坯温度跟踪计算机理模型获得控制输入信息,将模糊控制方法应用于炉温的动态控制,构造了带有前馈修正的模糊控制器.该模糊控制器不仅把本段控制点的输出偏差和偏差变化率作为模糊决策的依据,并且将前段控制点的偏差也作为控制器的前馈输入,使炉温决策具有超前功能.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了炉子产量波动和非计划待轧时模糊决策系统的执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适应炉内动态特性,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8.
对BT303CuS易切削不锈钢热轧过程中产生的轧件头部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轧件劈头与钢中硫化物的形态有关,利用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对轧件硫化物形态变化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最佳加热温度范围是1200~1280℃.同时采取了控制轧件头部冷却水、使用新型导卫及增设工序飞剪等一系列工艺措施,显著减少了轧制缺陷,中间废品率由5.67%下降到1.38%,使宝钢股份特钢事业部长型材生产线形成批量生产该钢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Semi-solid metal casting and forming is a promising production method for a wide range of metal alloys, In spite of many applications for semi-solid processed light alloys, few works have reported on the semi-solid processing of iron and steel. In this research, an inclined plate was used to change the dendritic structure of iron to globular. The effects of the length and slope of the plate on the casting structure were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cess effectively changes the dendritic structure to globular. A sloped plate angle of 7.5° and length of 560 mm with a cooling rate of 67 K· s^-1 gave the optimum graphite nodu- larity and solid particle globularity.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sloped plate more easily prevents inoculant fading since the total time processing is rather short. In addition the semi-solid ductile cast iron prepared using the inclined plate method was rehea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reheating condition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oarsening kinetics of the alloy. The solid fractions at different reheating temperatures and holding times were used to find the optimum reheating temperature range.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内某厂宽板坯连铸工艺条件,利用二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及喷嘴冷却特性,分析不同因素对铸坯角部复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铸坯断面宽度为1 800 mm时,喷嘴间距选为450mm,铸坯宽面表面温差小,有利于实现铸坯的角部复热;喷嘴间距一定,随二冷区比水量的减小及铸坯宽面外侧两喷嘴冷却水量的降低, 铸坯角部复热效果更好;较小的角部凝固坯壳厚度有利于减小内部高温钢液蓄含的热量向铸坯角部传递的阻力,改善角部复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