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1.
 针对川西地区中二叠统-下三叠统碳酸盐岩,通过分析3 个剖面的碳氧同位素数据,计算Z 值及古温度,并结合沉积相、古生物等,对该区域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演化特征及古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地区中二叠统-下三叠统碳酸盐岩的δ13C 值为-3.90‰~2.80‰,主要值域为-2.80‰~2.80‰,均值为-0.04‰;δ18O 值为-9.70‰~-1.80‰,主要值域为-8‰~-4‰,均值为-6.60‰。研究区古环境基本处于海相环境,东北边缘水体相对较深,西南边缘水体相对较浅,海水温度为8.8~68.4℃,主要值域为16~33℃,属于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经历了栖霞期-茅口期、吴家坪期-长兴期、飞仙关期-嘉陵江期3 次大的海平面变化旋回,且其间各有若干次次级旋回。  相似文献   
2.
雷达遥感穿透次地表获取残存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雷达波对干燥沙土的穿透深度δp关系式并进行了理论计算.在阿拉善区可达2.82m以上的穿透深度.利用美国航天飞机雷达遥感数据,进行穿透深度的实证分析.该研究对于利用雷达遥感荻取次地表残存信息进而进行古环境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也充分表明雷达遥感在中国西北干旱区古环境研究中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寒武系和奥陶系是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区的重要勘探目的层系。以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对寒武系、奥陶系储层的岩石学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形式、物性分布、储层类型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白云岩是奥陶系和寒武系的主要储集岩类,灰岩和砂岩类储层在奥陶系中、下统也有少量分布;储集空间类型多,孔、洞、缝发育,识别出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及非组构选择性溶孔等七种次生孔隙类型,它们在各组、段中的组合形式和分布特征不同;根据孔、洞、缝的组合方式,认为孔洞裂缝型、孔隙型、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是四种主要的储层类型;物性分析显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间夹部分中孔低渗、低孔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4.
昂达尔错油砂带是羌塘盆地内规模最大的古油藏,明确其油气来源和成藏模式对指导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饱和烃色谱-质谱、单体烃碳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分析为基础,对羌塘盆地昂达尔错古油藏油气来源、成藏期次及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昂达尔错古油藏油苗与下侏罗统曲色组烃源岩具有相似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体现出两者具有较强的亲缘性;昂达尔错古油藏油气充注期次可划分为晚侏罗世(151.6~158.7 Ma)、早白垩世(142.3~143.9 Ma)与中新世(12.5~16.6 Ma)三期,其中早白垩世为该古油藏的主充注期;古油藏油源为下侏罗统曲色组页岩,储集层为中侏罗统布曲组砂屑灰岩和白云岩,盖层为布曲组泥晶灰岩,构成正常的“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5.
龙门山系属上扬子地台内晚中新生代断褶活动形成的山系。川西断陷属龙门山系的前陆盆地,是地台型海相沉积和前陆型陆相沉积组成复合型的含油气区。新生代断褶构造发育程度控制了山前带构造圈闭的发育和裂缝性气藏的形成。印支晚期天井山古隆起因受喜马拉雅期强烈断褶上升活动,使原有的油气藏遭到破坏。天井山古隆起北东倾伏端的广元地区,发育隐伏断裂系伴生的背斜群,是较理想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量分析化验资料对柴达木盆地第三纪湖盆古水介质的演化进行了研究 .第三纪湖盆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微咸水 -咸水 ,并且在湖盆演化的不同时期其古水介质条件有明显的变化 .碳酸盐岩、膏盐、盐岩组合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在垂向上的变化反映出第三纪经历了两次盐湖旋回的演化 ,并且这种盐湖演化同第三纪湖盆沉积中心、沉降中心的迁移是一致的 .在盐湖盆地沉积中粘土矿物呈现正常型和非正常型两种演化模式 .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海北部新生代古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中国南海北部新生代古环境的变迁,在分析参考相关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综述该区域的古环境的变迁。早第三纪珠江口盆地以陆相、河湖相沉积为主,气温凉爽,属暖温带至北亚热带环境;晚第三纪,从晚渐新世到上新世晚期,该区域由淡水湖泊沉积环境,逐渐过渡到海、陆交互环境、潮问带或浅水滨海沉积环境、浅海环境等,气候也演变成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第四纪,随着冰期、间冰期的波动,沉积环境也分别呈近岸陆面剥蚀环境一浅水滨海沉积环境或浅海环境的交替。香港地区“岗岭山坡”区段属陆面风化剥蚀环境,而在“河谷平原”则由陆面风化剥蚀环境演变为陆面河、湖相或沼泽沉积环境。古环境的变迁主要受太阳幅射脉动状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