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尼丁受体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鱼尼丁受体类新型杀虫剂的创制现状、作用机制、生物活性、毒性及合成方法,由于此类杀虫剂的结构独特、作用方式新颖、对鳞翅目害虫效果好、杀虫广谱,该类药剂对各种益虫和天敌安全,对现用的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我国,对景观设计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景观设计处于规划与建筑设计的陪衬地位。景观设计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直接的影响,规划、建筑与景观的紧密结合是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围绕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工具、影响因素、总体状况和提升策略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为后续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思路。但现有研究在研究数量、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仍存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应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和研究工具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初叶竺可桢先生率先对《梦溪笔谈》(以下简称《笔谈》)进行研究与应用以来,《笔谈》研究已有80多年历史,不同领域的人士从各自专业角度,对《笔谈》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范围涉及《笔谈》的作者、版本、校订、注疏、译述、条目属性、《笔谈》在众多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应用价值等,取得了极为丰硕的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对《笔谈》研究的内容与成果进行综述,有助于把握《笔谈》研究的总体情况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系统的系统"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各种期刊文献经常出现“System of Systems”(系统的系统)这一专用词汇,到目前为止,“系统的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系统的系统”的分类体系,设计原理,建设原则,安全体系以及与一般复杂大系统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目前都亟待出现突破性研究工具和基础理论。“系统的系统”应用由军事领域逐渐向企业、政府应用领域扩展,为加快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对“系统的系统”定义、特征、分类体系、建设原则,以及研究和实践发展前景等进行归纳和整理。  相似文献   
6.
2011年9月19日至22日,由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和山东省东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东平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学术研讨会暨罗贯中纪念馆开馆仪式"在东平县召开。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罗贯中及其著作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与会代表不仅进一步确认了《三国演义》作者和《水浒传》作者或主要作者为"东原罗贯中"及其与东原文化的关系,还在《水浒传》与东平关系的研究资料方面有新的重要发现,并反击所谓"双典批判",对两书的思想文化意蕴和版本、传播等作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综述十余年来的巴蜀方言语法研究,总结其成绩与不足,以期对巴蜀方言语法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荀子·成相篇》因其特殊的句式结构和晦涩难解的篇题,向来受到学者的关注。自唐代杨倞为《荀子》做注以来,历代学者主要从"篇题释义""文体探源""内容解读与文学价值""其他问题"四个方面研究《荀子·成相篇》,取得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纵观这些研究成果,目前学术界对《荀子·成相篇》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对文本的研究也在不断细化。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努力更新研究理念、转变研究焦点,推动《荀子·成相篇》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1 Rise of studies on climate change's effects on biodiversity
Until the 1980s, climate change and biodiversity were studied as two independent disciplines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In 1992, th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s annual report named climate change, biodiversity, and th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system as the three major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1].  相似文献   
10.
The concept of nanopore analysis, using the pore-forming protein a-hemolysin to detect individual nucleic acids at a single-molecule level, was first proposed in 1996.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remendous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nanopore field, and nanopore analysis has become a label-free and high-throughput method for probing bio- molecules and other analytes with single-molecule sensi- tivity, especially holds the promising for "third 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 However, challenges still remain in the experimental strategies and the design of whole nanopore-based instruments. Here, we proudly present a special topic dedicated to the topic of "Nanopore Analysis", with 8 reviews/articles providing up to date coverage of the experimental strategies, theoretical calcu- lations and simulations, and instrument design. Reviews and articles on the experimental strategies cover control of DNA partitioning into a nanopore, detection of target DNA, and the advantages of nanopore-based DNA sequencing.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simulations discuss the translocation behavior of DNA, and an inte- grated measurement system and data analysis software are presented for instrument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