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美国当代著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采用解构式的写作方法,对传统文学作品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进行颠覆;而且小说不再宣扬战争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反而关注战争的灾难性与毁灭性,是对传统战争小说的解构,同时也对英雄主义进行消解。  相似文献   
2.
刘丹 《科技信息》2009,(14):124-124
Band of Brothers is a mirror of American heroism. It shows us a clear view of what is really American heroism, which spiritually leads the American society, not only in the American history, but also in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相似文献   
3.
论《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英雄主义形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子形象。他孤独奋斗和执着追求的性格以及非凡超人的意志力,使得桑提亚哥这个渔夫本身就成为赞颂人的精神的一首诗。作者将他的复杂情感全方位地体现出来,从而更加突出了悲剧式的英雄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4.
《伊戈尔远征记》的主题至今在中俄学者中仍有不同看法。文章认为其主题颇为丰富,包括紧密相连的三个部分:反对个人英雄,宣扬集体团结,表现爱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英雄精神是各时代作者创作的情感意蕴要素。索尔.贝娄的早期作品《雨王汉德森》通过汉德森的非洲寻找精神家园之旅,突出地展现了贝娄的英雄情结。贝娄始终关注人的异化——即人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迷失自我身份的问题。汉德森由贪图享乐的"猪"向充满勇气的"狮"的转变,寄托了贝娄对英雄精神回归的期望,他期待每个人都转变为有意识的斗士,由利己变为利他。  相似文献   
6.
贝多芬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创作出了九部不同风格和意义的交响乐作品,他的音乐中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气概。本文主要从英雄的诞生、英雄的成长和英雄的涅秀槃三个方面来阐述贝多芬交响乐作品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追求本能欲望的满足,但当现实社会的种种习俗规范制约着本能欲望随意发泄。当本能受到压抑,痛苦即便产生。这种痛苦,并不一定就酿成灾祸;相反,痛苦的产生,希望也就随之产生了。人们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方式演绎着这种痛苦的产生和希望的追求,作家们则以不同的视觉记录着这种英雄主义的演变。但是建立在现代战争和机械文明基础上的虚幻的英雄主义最终只能使希望破灭,所以现代人的“美国梦”在作家的笔下更多的是以悲剧结束。本文试图通过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发表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分析来阐释现代英雄主义幻灭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英雄性格的摹绘显示了作家心灵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对三位作家笔下"英雄"性格内涵的分析,在指出其平民化和世俗化等性格构成的同时,着重探讨其不足之处。主要从"罪恶感"有无的角度来探讨其道德深度,揭示人物传奇性格背后的价值遗缺,最后从普世性价值的角度来重新定位英雄性格的美学蕴含。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把宁波称为英雄的城市,这是对宁波城市和宁波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坚贞不屈的伟大斗争的高度赞誉,同时,还包含着对宁波人在中国争取实现现代化的艰难过程中包括在近现代文化发展中创造的杰出业绩的充分肯定。宁波文化的英雄主义品格主要表现在:能够积极顺应救国图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历史必然要求,甘于牺牲自己最优秀的儿女;常常是在温文尔雅的行为方式中透现出坚定的信仰、执着的追求、勇敢的牺牲和平和的心态;此外,这种英雄主义品格还表现在善于把握机遇,善于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时刻,积极引导事物朝着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有利于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英雄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雄主义冲动是人们生活的根本动力,它是人类真实的生存处境的深刻反映。人之生存的二元悖论性即意识的“自我”与必死的肉体无法做到无瑕的和谐,它们以不断的碰撞和争斗构成人的一生,而人之真正的“英雄”行为却是对必死命运的克服,是直面死亡时的尊严和勇气。然而人们在死亡恐惧的影响下,并不了解自己的“英雄主义”行为的虚幻性,人们的奋斗、努力似乎只能是短暂的权宜之计。但是无论怎样,人们都渴望完成自己的“英雄诗”。然而,困难的是,在实现自己“英雄主义”情结的路途中,我们无法做出唯一真理性的结论,因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极富个性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