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用瞬态热丝法对西山遗址出土的泥质陶和搀砂陶进行了导热系数测试 .结果表明 ,搀砂陶的导热系数明显高于泥质陶 ,并且同种陶片内部的导热系数相差较小 .从而说明其时的制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制陶工艺稳定并且古人已经有意识的根据陶器的不同用途 ,采用不同导热性能的原料配方来制作适用的陶器  相似文献   
2.
王维达 《中国科学(E辑)》2009,39(11):1767-1799
评述了古陶器热释光测定年代的两个标准方法一“细粒混合矿物技术”和“粗粒石英技术”,以及古瓷器热释光测定年代新技术一“前剂量饱和指数法”的研究和进展.着重分析了年代测定中“古剂量”和“年剂量”这两个主要参数的测量原理、技术和方法,对影响古剂量和年剂量测量准确性的一些复杂因素和解决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近5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热释光测定年代在古陶瓷真伪鉴定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年代测定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还达不到理想的要求,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浙江杭州余杭区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意义提供了新资料.本研究利用EDXRF,XRD,EPMA,Raman光谱等手段,对良渚古城遗址出土部分陶器的组成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首次发现了透闪石颗粒作为制陶的掺合料,由于良渚文化玉器大多都是透闪石类型,因此推测当时的制陶工艺与玉器制作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黑皮陶"存在渗碳工艺使表皮变黑,胎体内部磷含量很高,这可能与胎泥中拌和了较多量的草木灰有关.此外,基于工艺技术的相似性,还探讨了良渚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陶器的发明,推进了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步伐。唐代发明了三彩陶器,将色彩施釉装饰在成型的器物上,于是流光溢彩的釉陶出现在了碗、盆、罐、坛等日用器皿、琉璃瓦、瓦当以及人俑和玩具等器物上。在古代“三”也表示多数,三彩实为多彩。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了较多的史料,论述了贵州在远古时期用火的痕迹及陶器产生的时间。并根据贵州省陶土的资源情况,对贵州陶瓷工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西藏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出土,主要见于昌都卡若遗址,拉萨曲贡遗址,山南贡嘎遗址,琼结邦嘎遗址,林芝红星、居木遗址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前两个遗址。陶器造型与那一时期的生活习俗紧密相关,卡若化与锄耕农业及猎狩生活联系密切。陶器的装饰艺术主要表现在刻纹、堆纹、压纹、磨光花上。制陶工艺包括对原料选择加工、成型与装饰、烧制方面。西藏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业受生产力的制约,落后于同一时期内地出土的许多新石器时代的化。它体现了西藏氏族部落社会的化风格,有强烈的高原特色。  相似文献   
7.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期的三个遗址古陶器样品中的稀土元素,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出土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有不同的分布特片,由此,本提出可用分析稀土元素含量的方法探讨古陶产地及古化交流的路线。  相似文献   
8.
Early pottery sherds excavated in northern China date back to more than 11,000 cal a BP, and are presumed to have been used as cooking vessels. There has been, however, no direct evidence to demonstrate this function. Here we report ancient starch grains recovered from carbonized residues adhering to the bases of flat- bottomed vessels excavated from the Zhuannian site dating more than 10,000 cal a BP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This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at early pottery was being used to cook cereal grains, particularly millets, and acorns. Because millets were in the process of domestication at thistime, we propose that pottery invention in northern China may have been related to early farming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9.
10.
以丰富多彩的窑变技术,备前窑在日本六大古窑中的地位仅次于濑户窑,在日本古陶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从审美角度来剖析备前陶器所蕴含的内在特征,并尝试挖掘解析备前陶器与茶道中的“闲寂”相通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