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3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习语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凡历史悠久的语言无不有着内容丰富的习语.通过劳动和生活、神话和寓言、历史事件、宗教影响、文学语言、外来语的影响、科技的发展等不同层面,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证实了英汉这两个分属于两个半球的语言,特别是习语,在产生的土壤、演化的历程和来源等方面有非常多的共性.  相似文献   
2.
成语的产生本质上也是一种化现象。它承载着民族化特色和化信息,包括民族化心理的信息。通过汉英成语看中西民族化心理的主要特征,并在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论述在跨化交际中成语与民族化心理的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琦红  刘欣 《科技信息》2007,(31):153-154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英语委婉语的学习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汉委婉语使用能力的影响。测量题项分为四类:附加性变化、削减性变化、生产性变化和分裂性变化。结果显示,英语委婉语的学习,对学习者英汉委婉语使用的综合能力有一个相当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并未带来多少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程佳佳 《科技信息》2008,(20):152-152
英汉这两种各具特色、大相径庭的语言,其表达方式与文化习惯存在一定差异,是由于汉民族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存在着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道德信仰、文学艺术、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貌等差异,这就要求译者从文化的角度准确再现原语所要表达的意义、方式和风格,渗透到对方的语言文化中去,语言表达才能表达准确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谓词可以直接作主语和宾语.英译时可借助于词缀、动名词等方法.这些方法使对应于汉语谓词的英语词汇具有名词性质,即英语名物化的结构.最后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谓词作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叶青 《科技信息》2008,(30):235-235
语言和文化是互相关联的,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本文从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等几个方面,就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应采取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1.rhombohedral既是一个几何学术语(中文译名是“菱形”),又是一个晶体学术语,其内涵有三:一是32种晶类之一;二是146种宏观晶体的晶面单形之一;三是14种布拉维点阵型式之一(a=b=c,α= β=γ≠90°)。在《英汉化学化工词典》中,这一晶体学术语的中文译名为“菱面体”。笔者建议,对于前两种涵义,仍可保持“菱面体”为译名,但对于最后一种涵义,则改译为“菱方”。这一建议的理由是:在国际晶体学联合会组织编写的晶体学权威著作《Intema- tional Tables for Crystallography》(1983)中明确建议,  相似文献   
8.
武世花 《镇江高专学报》2003,16(4):49-51,54
中英两国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流传在两国的谚语也都浩如烟海。由于谚语都有较强的民族性,因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不同导致两国谚语的差异。论文从地理、历史、宗教、文学等角度对两国的谚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领主属实句作了新的观察,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尝试解释了为什么英语中没有这类句式。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主位位置上可出现的句法成分比英语的要灵活多样,汉语篇章中有突出的零主语现象,导致主语跟主位重合的频率低于英语语篇,同时英语宾语前置主位具有比汉语同类结构的标记性强度高的特点。译者在尽量保持原文的主位结构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英汉主位句法成分选择的不同特点,保证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并能采取相应的补偿手段弥补语言结构差异带来的意义的缺失,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整体意义的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