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6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翻开张爱玲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在她笔下丰富、繁复的意象当中,月亮是一个常常与主角相伴的重要角色。在她充满张力与质感的文字叙述当中,关于月亮的描写在她成功的心理刻画中往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因此而赢得了读者的喝彩。  相似文献   
2.
谷江海 《科技信息》2007,(28):218-218,149
风格就是作家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基调和风貌。它的形成由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李清照生活环境的变迁使她的词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儒家的心性之学直接关系到《白雨斋词话》的理论品质及其立论的内在肌理.“沉郁”作为一种深怀儒家道义信仰的贤人君子在道不可行、身处困境之中而依旧从善固执、忠爱缠绵的悲剧性情感,它即是一种极为难得的人格修养,也是一种高卓的词艺境界.由此可以得出“沉郁说”本身就潜藏着对“怨慕”之情和“弱德”之美的内在关涉.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味是因为其"参差对照"写法形成的。在虚伪和真实之间并不是强烈的对比,而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这样才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对《花凋》中的"参差对照"写法的具体分析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参差对照"的写法和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蕴。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其小说的苍凉风格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可从苍凉的审美定势之源、苍凉的审美表态和苍凉的艺术表现手段等三个方面对张爱玲小说的这一创作风格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6.
赵丽 《科技信息》2009,(14):109-110
我认为张爱玲的身上辉映着动乱时代的影子,这位一夜走红的女作家,从骨子里到笔尖都流露出让人心寒的苍凉。虽然她的作品题材千变万化,但“中心话语”永远是苍凉,一种深入骨髓的乱世苍凉。这种苍凉是作者独特的审美艺术创造,它满足了人们超常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7.
关于张爱玲的作品有很多评论和著作.这些评论中,有一个常见的意见,就是张爱玲的作品比较悲观,没有塑造英雄.但是张爱玲她为什么这样?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悲观或者乐观问题,背后还有一个东西,那就是张爱玲的苍凉之美.  相似文献   
8.
艾青、何其芳的诗歌风格的不同,表现为艾是哀婉沉郁、何是清新异美,这种不同可以从两人的师承、创作分期和具体的艺术象征几个方面得到印证;艺术表征的最有力的表现是他们在色彩,节奏和主题关注的异趣上。  相似文献   
9.
主要把张爱玲的小说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典型文本,探究其中所蕴涵着的都市生活和都市人性的内涵:那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传统文明逐渐式微的中国,最具现代文化特征的上海和香港,所演绎的都市普通人物的人生命运和人性悲剧.主要表现为金钱和人的正常感情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冷酷;人性的丑恶和变态,这是现代人不得不承受的一种宿命.  相似文献   
10.
在非正常状况下长大的杜拉斯,以写自身经历而登上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宝座。她的作品有着极强的画面感,主题重复使用却在不停地演变和深入,语言表述由早期的缠绵蜿蜒转型为中期的长短句交错,直到晚期的突兀断裂,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尤其是晚期作品,突兀断裂的文字露出深深的绝望。异样的亲情和不可思议的暴力让人感觉苍凉和窒息,同时把读者引入更为广阔的思索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