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大袋蛾雌成虫内部生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描述了大袋蛾(ClaniavariegataSnellen)雌成虫内部生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大袋蛾雌成虫内部生殖器官与其它较高等的鳞翅目昆虫相比明显不同:交配囊极度退化,前庭中出现两个瓣膜。试验表明交尾后雌虫体内无精包,而在雌虫受精囊中发现精子束。这说明精子束被直接传输到受精囊中。大袋蛾是鳞翅目中发现的首例.交尾时不产生精包而直接授精的虫种。  相似文献   
2.
<正>黄二星舟蛾Lampronadata cristata(Butler)在交配过程中存在着雄虫内阳茎内角状器向雌虫交配囊的转移。交配囊内精包、内阳茎内角状器及交配囊内精包与角状器的共存关系可以作为判别黄二星舟蛾雌雄成虫交配状况的形态指标。应用上述指标,测定了紫金山栎林内黄二星舟蛾的交配次数与交配率。  相似文献   
3.
大袋蛾雄成虫内部生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大袋蛾雄成虫内部生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大袋蛾雄成虫内部生殖器官与其它较高等的鳞翅目昆虫相比较明显不同,复射精管缺如,单射精管较短且未分化为形态学和功能上不同的区段,试验表明交尾时雄虫不产生精包。大袋蛾是鳞翅目中发现的首例交尾时不产生精包而直接授精的虫种,本文结合昆虫精包和授精的进化讨论了大袋蛾内部生殖器官的上述特化。  相似文献   
4.
金朝阳  丁兆兵  龚和 《科学通报》2001,46(14):1151-1155
交配导致雌性昆虫的行为和生理发生深刻变化,包括促进卵子成熟、产卵增加、再交配受到抑制等。调节交配效应的物质基础主要来自雄性的生殖附腺(MAG),MAG中的蛋白因子(简称生殖因子)在调节交配效应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生殖因子与激素的协同调节为交配效应的主要调节机制,评述了不同生殖因子的研究工作进展,探讨了生殖因子研究对进一步阐明生殖调控机制和控制害虫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