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2.
《潍坊学院学报》2015,(4):29-33
鲁迅以"断片的谈柄"概括六朝小说,本为贬词,但精确道出了《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断片的谈柄"这一文体为中国古代小说所独有,具有独到的文体价值。一条"断片的谈柄"能够强调某个人物的某一个鲜明的形象特征,而多条"断片的谈柄"所形成的合力,不仅能够表现魏晋名士的群体时代特征,而且可以表现某个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断片的谈柄"这一体例,精确概括出了中国笔记小说的本质特征,因而它不仅可以用来概括分门别类的"世说体",还可以用来概括中国古代所有的笔记小说。  相似文献   
3.
现存北宋初期笔记小说中有关五代十国君臣形象的记载较多,其中君王形象可以大致分为雄勇谋略型、节俭勤政型、骄奢淫逸型、风流才子型;官吏形象可以大致分为风流放旷型、质直多才型、韬光避世型、英勇善战型。君臣关系也可以大致分为君明臣贤和睦型、君臣享乐和谐型、君疑臣忌紧张型。这些德行性格或同或异的君臣形象是兵燹频生而又浮华精彩的五代十国时期的一道特殊风景。  相似文献   
4.
作为古典文学的主将,诗歌不可避免地对其他文体产生渗透和辐射,以至于古典小说的行文中也穿插有诗词韵语,散韵结合的语言模式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大特色。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中融入的韵文形式明显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少量到常见,由随意到规范的过程,并在不同时期演变出诸多形态。古典小说中的诗词韵语在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故事环境、推动故事情节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文学艺术性。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陈汝衡先生的《艺苑珍闻》一书。陈先生在该书《小豆棚》一文中说:“至乾隆六十年,有山东曾衍东七如氏者,别著《小豆棚》一书,直记载异闻之笔记也。”这是解放以来,最早向读者介绍《小豆棚》一书  相似文献   
6.
清代笔记小说中存在一种曾被各地作家反复记述的大同小异的故事样式,并至今仍存活于民间口头传承之中。本文认定其为生活故事中颇重要的故事类型之一,定名为“父子双拜堂型”,并就故事结构、采录过程以及故事所反映的民俗资料等方面对若干异文作比较研究,从而成为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新笔记小说”的情节结构特征是结构松散,无定式,即使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削弱以往情节模式中因果性因素;行文以情趣为根据,削弱以往情节模式中戏剧性因素。这种情节结构具有明显的主观化叙事倾向,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意向思维特点,它对当时的小说审美观念是一次有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文体中备受争议的研究对象。该概念提出伊始,即因界定不科学、运用不规范而造成了一定的混乱。鉴于“新笔记小说”兴起,因而否定乃至取消“笔记小说”的做法,并不符合文学发展规律和小说研究的需要。梳理笔记小说研究史,科学界定概念,区分其与笔记及其他小说文体的关系,明确其文体特征,限定其收录范围,确立笔记小说的文体独立地位,对于推进笔记和小说的研究,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笔记小说”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种有特色的文体。解放后,汪曾祺与孙犁都写过这种小说,也留下了一些名篇。但是,在数量上,与河南作家孙方友都无法相比。同时,他们也是属于一种“客串”——即偶尔为之,孙方友则是作为一种终生的追求,一种执着不懈的探索。从1985开始,孙方友历时30年,洋洋洒洒写下了756篇小说,形成了《陈州笔记》与《小镇人物》两个系列。他用心血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笔记小说的王国,一个蔚然  相似文献   
10.
“新笔记小说”是80年代初以来在特定的人文环境中萌生的一种新的小说文体。它一面世,立刻受文坛瞩目。它先由汪曾祺、孙犁等老作家发韧,并随之影响一批中青年,如阿城、贾平凹、何立伟等自觉追求响应,成果丰厚,形成整体效应,在叙事风格上,崇尚淡泊静雅,留有空白,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