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58篇
系统科学   243篇
丛书文集   160篇
教育与普及   20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1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416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解决图书馆信息服务与慕课建设两者之间交融的问题,推进资源利用与资源服务的均等化、公平性,从知识传播视角出发,基于知识传播要素,根据国内健康信息普及慕课的建设情况与应用效果的调研结果,分析了图书馆健康信息普及慕课的建设模式,并构建了"群众情境交互"的健康信息普及慕课建设模式.该模式具有中心化、场景化、交互化的特点,形成了网状结构的相互关联作用的运转关系,并在正向数据流的动力下围绕数据收集→信息处理→情报分析→知识推荐运作规则实现了健康信息知识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刊发论文质量、期刊影响力、学术传播广度与速度等方面在我闻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中继续保持领先水平。继201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中国"百强期刊"后,2014年又被教育部及相关期刊管理与评价机构评为"第五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14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1.论文刊登情况2014年接收稿件745篇,较上年减少31篇;退稿436篇,较上年减少15篇;退稿率  相似文献   
3.
企业集团的隐性知识传播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隐性知识的特征及其传播特点。从数量化角度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隐性知识传播的微分动力学模型;给出判别隐性知识在集团内部能否传播的阈值条件;分析影响隐性知识传播的主要控制参数;指出改进隐性知识传播效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相似文献   
5.
张坚 《龙岩学院学报》2004,22(4):138-140
基于党校图书馆的功能和特点,论证了党校图书馆应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基地,通过加快信息资源库建设,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建立党校特色的专题数据库、马克思主义网站和一支高素质的传播队伍等手段传播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6.
7.
梁劲 《潍坊学院学报》2002,2(5):113-114
本文阐述了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当代新闻摄影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全民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为了这项伟大战略任务的完成,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业科普期刊要自觉承担起支农惠农信息传播的重任.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入采访报道,拓宽服务领域,精诚服务新农村建设.现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报刊宣传实务的经验,试述新形势下农业科普报刊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利玛窦构建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具有很深的数学功底;他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以致用,为他到中国传播西方的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以数学赢取民心支持,在中国不仅传播了欧氏几何,而且还传播了大量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他一方面激活了正在走向衰落的中国传统数学,开创了中西数学文化融合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也激励了一大批中国数学家的成长、成才,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数学的萌芽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