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烨 《科技信息》2009,(34):349-350
大学生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正是基于对此热点问题的关切,本文力图通过对大学生犯罪现状及暂缓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的分析,进而对大学生犯罪适用暂缓起诉的合理性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暂缓起诉自2000年开始在我国适用,近十年司法实务的实践证明,虽未得到我国立法的正式认可,但其利远远大于其弊。将暂缓起诉引入战时军事法领域,无疑是对战时军事司法的一个突破: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成本节约,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巨大的军事价值,从而为赢得战场主动奠定了新的司法基础。战时军事法领域引入暂缓起诉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其进行规范,并就战时暂缓起诉的定义、战时暂缓起诉的价值及其构建进行了相关论述,以期为战时军事立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周佑军 《科技资讯》2013,(6):232-232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党员数量也急剧增加。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可继续托管在原毕业院校,就业压力大,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人数增多,给高校党员管理加大。把脉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党员的特点,探寻高校毕业生暂缓就业流动党员网格化管理方法,保持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促进高校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4.
暂缓起诉是指检察院对于应当起诉的犯罪案件,根据案件的自身的性质,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暂缓不起诉的一种起诉裁量制度。它是检察机关享有的一种起诉裁量权,其实质是附条件不起诉。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赋予检察机关的起诉裁量权是在1979年刑事诉讼法免于起诉、不起诉修改和完善而来,可在现实的运作中却依然问题重重,亟待加以改进。笔者在分析我国现实运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引入暂缓起诉制度的合理性,希望能为我国起诉裁量权的建设起到一些微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刑罚的根本目的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论述了应对未成年人实行与成年人犯罪不同的刑罚。尽管新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原则上作了特殊规定,具体操作上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数值解Laplace场方程,提出了分形的暂缓生长模型,在上基础上比较了考虑分形生长基元形状后各种模型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认为分形生长与生长基元形状有关;暂缓生长模型是在一定的物理背景下提出来的,该模型不同于“η模型”和噪声减小模型。  相似文献   
8.
暂缓起诉制度具有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实现刑罚目的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了暂缓起诉制度的定义、特征和其所体现的价值,进而论证了在我国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的必要性。在将来,暂缓起诉制度必将在刑事诉讼法中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9.
郑艳 《科技信息》2008,(5):166-166
本文以即将展开的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从职务犯罪的侦查措施、职务犯罪的侦查监督、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暂缓起诉制度、刑事和解制度和认罪协商制度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检察制度的一些具体措施,以更好的发挥检察制度在我国司法制度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暂缓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对于正确评价这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刑罚目的观的变迁是暂缓起诉制度的思想基础;起诉便宜主义的产生为暂缓起诉提供了制度基础;恢复性司法的兴起是暂缓起诉制度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