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8世纪英国的经验派美学家最早从主体自身出发提出审美不涉及利害的思想。这一思想最早由夏夫兹博里提出,哈奇生、艾迪生、休谟、伯克等人继承了审美无关利害的思想。在英国经验派美学的影响下,康德将"审美无利害"确立为一种美学原则。英国经验派美学提出的"审美无利害",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分化性特征。英国经验派美学家以此改变了单纯以德国理性派来研究美学的现代起源的观点,其地位和作用由此得到突显。  相似文献   
2.
审美经验是当今美学观念变异的核心问题。随着媒介条件的变化,审美经验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样态。对于这种当下的审美事实,如果仅以传统美学中的"审美无利害"、"审美静观"、"心理距离"等主体审美态度为经验尺度的话,势必会将当代大量活生生的审美事实遮蔽掉,而如果与此相反站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立场上将一切生活中的经验都与审美经验相混同,也会使美学发生前所未有的断裂。20世纪的美学家们多半都对审美经验予以深刻的关注,了解这个轨迹,对于美学理论的当代建构,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把"审美无利害"作为审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从而把审美愉悦与其它两种--由感官引起的快适和对善的追求所引起的愉悦区别开来.但这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审美最终还是借助于一个美的理想,而这一理想又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道德性.  相似文献   
4.
一英法协商的基础英法二国的密切合作,从四月下旬法总理达赖第与外长庞莱访问伦敦之后,就奠下了坚固的基础,到了七日中旬英皇夫妇偕同外长哈里法克斯聘问巴黎并举行谈话之后,二国间的关系更趋密切.而已形成同盟性质的协商。英法二国的合作,在近代国际政治史上是一个极重要的事实。上次大战中同盟国方面之所以终被击败,主要的就是因为英法二国密切合作到底。在欧洲局势和缓时期,英法二国间有时因为利害不同,而不能采取同一的政策,但一到了时局危急,或大战行将到临的时节,这二大民主国家总是手携着手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在一九○四年英法协商成立时候的情形如此,在现在这二大国家重又  相似文献   
5.
言语假信息是一种语用策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害假信息,一类是功能假信息.言语假信息与谎言是有区别的.具体分析了长篇小说《金粉世家》中的言语假信息,以使人们对其有更深入直观的了解,并能掌握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竺可桢提出"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希望蕲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能在中国枝繁叶茂.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和"经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科技发展的动力所在.而且,由于现代科技成果的不可预测性,科学家不仅要考虑其成果所带来的个人利害问题,也要努力避免危及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大学领导的决策同样可以借鉴2500年前的军事经典著作《孙子兵法》。“知彼知己”是信息时代大学领导决策的前提,“杂于利害”是信息时代大学领导决策的原则,“唯人是保”是信息时代大学领导人(决策者)决策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康德以"质"为入口,开始对美的分析,他把"无利害"作为审美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从而把这一愉悦与其它两种--由感官引起的快适和对完善性的追求所引起愉悦的善区别开来.这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审美最终没有达到一种纯粹的审美,而是借助于一个美的理想,而这一理想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道德性,即理性的人在进行审美判断时是以自己内心的一种理想理念为模式的,康德把它称为"示范性".但这一理念又不是概念的范式,而是人的一种共通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