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乐府民歌中的妇女形象具有奇行异事化的倾向,其原因有三:一为叙事文体本要追求奇行异事;二为汉代的采风政策鼓励采集具有奇行异事的人物;三为汉代家庭现强调妻子对家庭的支持作用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大众文化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的提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重要影响。地处偏远山区的侗民族审美文化则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歌舞艺术、建筑、服饰、饮食文化都暗含"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理想。在当下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化和侗民族审美文化将相互促进、相互生成为生态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3.
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欣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筝演奏中要达到理想的效果,肩、臂、腕、指这几个主要部位的有效配合以及如何处理好紧张与放松的问题是十分关键。要提高演奏水平,学会对曲目的欣赏很重要,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对乐曲源流、音诗意趣的理解和领悟,是将诗歌要素和音乐要素融合一体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4.
珠江上游传统民歌以其厚重的人文性,深刻的哲理性,多样的民俗性,独特的地域性,丰富的审美性,成为珠江上游各族人民的精神依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民歌,是珠江上游各族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命脉,它顽强的生命力折射出各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长期以来,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区域稳定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云南的新进程中,将会释放其文化支撑和心理基础的重要潜能。  相似文献   
5.
凉山彝族民歌是在金沙江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与彝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金沙江文化中的文化因子有关,是彝族人豪迈硬朗性格的艺术化反映。凉山各地彝族民歌既有区域差异,也有相似的艺术形式与表演特征,其歌词内容丰富,与日常语言之间具有明显的共通性,且调式转换和调式结构也具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选取湘桂黔地区25个侗族乡村聚落作为研究样本,在图底分析法的基础上,基于长宽比、形状指数、分维数量化指标探讨侗族乡村聚落边界的形态特征、破碎程度。结果发现:样本聚落形态呈现团状、带状、带状倾向的团状3种类型,其中团状聚落有10个,带状聚落有10个,带状倾向的团状聚落有5个,聚落形态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影响;聚落边界图形呈现出简单平滑和破碎复杂2种状态,其形成受自然环境、宗族理念以及聚落形态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侗族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藏族歌手索郎旺姆和《星光大道》节目陕西原生态歌手阿宝的出现,逐渐让全国各族人民接触并感受到我国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原生态”热潮.本文客观评估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现状及其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十送红军》是我国最为著名的红歌之一。1961年,《十送红军》以"民歌"面目问世;2001年,其"民歌"身份却被遮掩。身份标识的模糊引发赣南、汉中等老区人民对词、曲作者的讨论与争辩,时至今日,其身份的合法地位依然未被确立。文野之辨的焦点,不仅在于朱正本是否以赣南采茶戏《长歌》曲牌为基本母体进行编曲,亦在于张士燮是否套用了1958年《民间文学》刊载的《镇巴歌谣·十送》。而这些正是对"民歌"属性界定标准差异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是一首赞颂英雄的优秀歌曲。民歌中的主人公是蒙古族著名的英雄嘎达梅林。他为了帮助百姓争取土地利益,揭竿起义抵抗封建势力,最终寡不敌众壮烈牺牲。百姓们为了纪念他便编写了这首民歌。作为中国民歌海洋中的珍贵瑰宝,它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及艺术价值。因此,也成为被中国现代音乐作品改编次数最多的民歌之一。其精髓内涵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继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小易唱的民间曲调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与欣赏水平,在技术上也难以充分展示演唱者的专业水平.因此,一批优秀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作曲家开始探寻民族声乐的创新之路,他们在传统民歌音乐的基础上用现代创作技法结合现代审美意识对其进行改编,创作出一批集民族性、艺术性、科学性于一体的优秀改编民歌,为我国民族声乐的繁荣发展贡献了力量.同时,对演唱者技能的提高、艺术表现力的丰富、艺术修养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