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
技术工具论的表现形式及悖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理解技术的通常范是工具论的观念,海德格尔曾经对这种理解方式给予过批判。但是,这种观念仍然以各种形式显现在人们对于技术是什么与技术的批判中,“工具论”的范式给人们自身带来的问题--事实悖论与伦理悖论并没有被充分注意到,所以有必要对此范式进行整理并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是作品,作品的构成以具备独创性为首要条件,但如何认定独创性目前并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司法实践中大多采用较低的认定标准;在作品的保护方面,思想与表达的二分原则多被人误解为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从而造成逻辑上的矛盾,并且,二分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并不容易操作,即使在美国,法官在司法判例中也已逐渐摒弃了二分法理论,而采用独创性理论对著作权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针对认知无线电(CR)系统中频谱感知技术能量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分法迭代寻优的联合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联合传输功率与感知时隙进行优化,最大化地提高了CR系统的能量效率,并且在针对优化参数ξ的寻优过程中,使用了二分法与迭代算法结合的寻优方法。通过理论分析,与其他类似算法相比,该算法的寻优速度更快,算法复杂度更低,函数收敛速度更快,实际应用的可扩展性更强。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检测性能的前提下,提出的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能效的最优化问题,在恒定检测概率Pd=0.9和Pd=0.7条件下,所提出算法的能耗开销均低于其他算法,在系统吞吐量中所提出算法均优于其他算法,为CR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更加符合未来CR系统的节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集合论的概念入手,引入了朴素集合论中的著名悖论,从数学的哲学分析,阐明了集合论的两个发展方向──公理化及模糊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知道者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知道”一词的意义的模糊性。现代逻辑追求对“知道”的明晰表达,但对于“知道”本身缺乏深入的反省。本文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知道模型”,此模型可以作为认识论逻辑的语义基础。在这个模型中,“时间秩序”是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7.
8.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F0003-F0003
2007年6月16日,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安徽师大、安徽社科院、浙江大学、扬州大学、湖南师大、华北电力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余位悖论研究专家云集皖西学院,举行为期一天的“广义逻辑悖论方法论”学术研讨会。我院王新华书记,张文兵、祝家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文坛因为有了史铁生才显得不那么浅陋与浮华,在繁华人生的热闹处,他显得孤独而凄惶。但是,他对人的生与死、苦与乐、爱与欲、残与全等等人们本不该忽略的大命题进行了深入而有力的拷问。面对人类无法挣脱的多种根本性的生存困境,他以自己的生命来思考,并给我们指引了一条通向理想天国的朝圣之路。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客现世界由物质组成;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思维中的任何抽象、思辩、描述、表达,…等等,都不可能是超时空的。但作为研究客观世界抽象规律的数学,其基础却尚未反映出这一本质属性。这可能正是离散与连续关系所蕴含的矛盾至今不能解决的基本原因。也是“集合论”体论的根源所在。因此,“悖论”之所以为体论,根源就在于思维基于绝对时空背景下的惯性;悖论的意义也在于其揭示了当前数学基础的绝对时空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