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8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37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固定化酵母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发酵玉米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固定化酵母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发酵玉米淀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南阳混合酵母、拉斯12号酵母以及古巴Ⅱ号酵母3种酵母中,南阳混合酵母最适合作为固定化的菌种.发酵醪初糖为9 86~15 88°Bx,发酵时间为6~11h,成熟发酵醪中酒精的体积百分比含量达4 8%~9 2%,反应器的乙醇生产能力为3 8~4 5g/(L·h),凝胶的乙醇生产能力为11 3~13 6g/(L·h),残糖均低于1 0°Bx.  相似文献   
12.
应用重组维甲酸X受体(RXR)基因酵母筛选南方某污水处理厂进水、不同工艺出水的维甲酸干扰活性;结合大鼠肝均浆(S9)体外代谢方法,检测样品间接维甲酸干扰活性.结果表明:进水、出水样品均不能诱导RXR介导酶活性,但在高富集倍数下,样品与空白对照相比显著抑制9-顺维甲酸诱导酶活性,表现出维甲酸拮抗效应;在添加S9体外代谢活化后,所有样品均检出类维甲酸干扰活性,部分样品还检测出抗维甲酸活性,表明城市污水样品中存在大量具有类/抗维甲酸干扰活性的化合物.研究结果证实,现行处理工艺对类/抗维甲酸干扰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重组基因酵母结合S9体外代谢活化体系可用于水环境样品类/抗维甲酸干扰效应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13.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p53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控机制。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p53C末端(62-393aa)作为诱饵筛选人乳腺cDNA文库,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并运用报告基因等实验提供的信息,经过重复验证排除假阳性以确定最后的阳性克隆。以p53C末端(62~393aa)作为诱饵最终筛选出了一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一个阳性克隆为:PIAS3(Protein inhibitor of activated stat3)。说明了PIAS3蛋白能与p53(62-393aa)发生特异性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CtBP2(E1AC-terminal binding protein 2)作为辅阻遏物与多种转录因子联系而参与到很多生物过程中,如细胞分化、凋亡、发育和肿瘤发生等,然而其中许多作用机制尚不明了.为了对CtBP2进行深入研究,利用高通量酵母双杂交技术,以人CtBP2为诱饵,与含有1000个人肝基因克隆的酵母双杂交文库进行接合筛选获得了一个与它相互作用的猎物蛋白CCNH(Cyclin H).通过GST-pull down、免疫共沉淀和亚细胞共定位等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这两个蛋白在体外和体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酵母细胞麦角固醇的提取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酵母细胞麦角固醇皂化提取条件的研究,并在不同的菌株上进行验证,以及与其他方法的对比,提出了对麦角固醇进行皂化提取的方法:即1 mL发酵液的离心沉淀物加2 mL 500 g/L的KOH和1.5 mL无水乙醇,85~90 ℃皂化3 h,麦角固醇提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5 L发酵罐上液体深层培养假密环菌,生产菌丝体复合多糖的发酵条件,同时比较用酵母泥作培养基和用马铃薯作培养基发酵过程中假密环菌的生长情况、产多糖量和菌丝体生长形态.结果表明:接种量为5%,温度(26.0±0.5)℃,pH为6.00±0.2,溶氧保持在20%以上;从培养开始到收罐的0~85 h,搅拌速度从80 r/m in到160 r/m in分阶段递增;补料分批发酵,上罐培养3~4 d为最适发酵条件.使用马铃薯复合培养基发酵的发酵液中菌密度最高可达11.541 g(干质量).L-1,而使用酵母泥复合培养基菌密度最高达9.657 g(干质量).L-1,前者比后者高出19.51%.而酵母泥培养基的多糖质量浓度则最高达1.27 g.L-1,比马铃薯培养基高出22.83%.且平均培养时间比马铃薯培养基缩短12 h.  相似文献   
17.
以斯达氏油脂酵母Lipomyces starkeyi AS 2.1560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了一株高产油脂的优良酵母菌株L.starkeyi M36.通过摇瓶培养,对与菌体产油脂相关的因素进行了单因子试验,确定了摇瓶发酵培养的最佳产油脂条件,碳源为葡萄糖110g/L;氯源为硫酸铵0.6g/L;培养温度30℃;接种量15%;初始pH5.0~7.0;培养144h。最后可得生物量24.2g/L;油脂量14.6g/L.菌油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如下:豆蔻酸0.5%,软脂酸35.2%,棕榈油酸4.3%,硬脂酸4.4%,油酸53.0%,亚油酸2.6%.与植物油脂相似.  相似文献   
18.
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水果,将梨汁进行酿造,得到的梨汁酒既有酒的醇香又有梨的保健功能,对发酵型梨汁酒酿造工艺进行了研究,起始糖度20%左右,最佳发酵温度20℃,发酵液pH为5,发酵时间7d,该条件下发酵的梨汁酒颜色金黄,透光率高,口感较好.同时也对梨汁酒工业化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张承明  曾繁华 《江西科学》1991,9(3):149-153
采用陶瓷载体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啤酒主发酵,将陶瓷载体与海藻酸钙载体做了对比试验.对啤酒主发酵的表观动力学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底物流速、发酵温度对发酵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观动力学常数不仅与流速和温度有关,还与载体结构密切相关.认为陶瓷载体优于海藻酸钙载体.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利用土豆汁、活化液、土豆汁加活化液对丹宝利和梅山两种国产干酵母分别进行了活化,并测定其发酵力。结果表明,对于丹宝利活化最佳工艺为利用活化液活化45min,对于梅山活化最佳工艺为利用5%土豆汁和活化液共同活化15~30min,两种干酵母发酵力分别提高90ml和121ml,这为国产干酵母替代进口干酵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