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研究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按照传统煎煮法对中药独一味中六种微量元素(Cu、Mn、Zn、Fe、Ca、Mg)的初级和次级形态进行提取,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用正辛醇/水分配体系研究了提取液中这六种微量元素在模拟人体肠胃环境中的分配情况.结果显示:独一味中六种元素在原药中含量特征为Ca﹥Mg﹥Fe﹥Mn﹥Zn﹥Cu;总提取率为18.75~54.76%,浸留比为0.23~1.24.六种元素的可溶态含量均远低于颗粒态,而且大多为无机结合态,少量为有机态结合;Mn、Mg、Zn和Ca主要以游离形态存在,Cu和Fe却主要以不可交换的形态存在;Mg、Zn在正辛醇/水分配体系中的溶出性受酸碱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南方同域分布着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其形成的异质性生境可能促进物种的分化适应以实现植物物种形成与维持。本文比较研究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土壤与生境差异,分析了苦苣苔科植物在这两类生境上的分布格局、专性程度等,解释这两类生境对苦苣苔科物种分化与特有种维持的可能作用。结果显示:丹霞地貌的土壤更偏酸性,土壤含钾量极高;喀斯特地貌土壤则呈明显碱性,土壤含钙量极高。苦苣苔科植物专性或偏好喀斯特生境的物种有162种(占31.58%),花期集中在4—10月(87.04%);丹霞生境专性或偏好的物种27种,花期集中在8—9月(44.44%)。另外有一部分类群同时在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有着较广的分布,但也存在一定的分化;如在两类生境都有大量分布的闽赣长蒴苣苔,在丹霞地貌上的种群花期较喀斯特种群的约早2个月。这些结果证实,中国南方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不同的土壤性质及相关环境与气候特点,促进了苦苣苔科植物物种分化,可能是我国南方苦苣苔科植物具有较多狭域特有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桦褐孔菌中的Mn,Ca,Zn,Fe元素,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桦褐孔菌中的Pb,Cu,Cr元素. 用微波消解法获得桦褐孔菌的金属元素总质量比, 超声水提取法获得水溶态金属元素的初级形态, 最后用Tessier逐级提取法对获取的5种形态金属元素进行次级形态分析. 结果表明: 7种金属元素回归方程的线性良好, 相关系数大于0.99, 检出限为0.007~2.989 ng/mL; 桦褐孔菌中Cu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 Ca,Mn,Zn,Fe主要以离子交换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 Cr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 Pb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04.
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油田开发导致了胜利油田土壤环境的逐渐恶化,掌握伴随石油污染的土壤重金属累积和存在情况是弄清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以胜利油田孤岛油区为研究区,通过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和DTPA提取法分别分析了土壤中4种重金属(Zn、Pb、Cd和Ni)的形态组成和有效态含量,指出研究区土壤中Zn和Cd具有较高活性和生物有效性,存在潜在污染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不同年代开发的油井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指出Cd和Ni的来源和形态分布可能受到了石油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积累、有效性及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组成可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也可以通过与土壤重金属形成络合物来影响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生物有效性及其环境效应.本文在阐述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划分和重金属的形态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壤有机质与土壤重金属积累及其有效性的关系,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06.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与迁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连续化学浸提萃取法,研究了广州市白云区大气颗粒物(TSP)样品在模拟酸雨和湖水条件下重金属元素Cu、Pb和Zn的形态迁移和变化.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中Cu、Pb和Zn的总含量在模拟酸雨浸泡后大幅降低,但Cu和Pb的可交换态的量略有增加,Zn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大气颗粒物经湖水浸泡后,Cu和Pb的总含量基本不变,Cu由残渣态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及有机物结合态转化,Pb由可交换态转化为其他形态,Zn大部分以溶解态转移到湖水中.  相似文献   
107.
用自制的步进氢化物发生器和ICP光谱仪观察了As(Ⅱ),ArsenazoⅢ,As(Ⅴ)的砷化氢发生的不同行为。实验得到分别相应于As(Ⅲ),Arsenazo,As(Ⅴ)3种形态的3个时间分辨信号峰的图形。步进氢化物发生有希望成为氢化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的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元素的形态分析可为化学、环境科学、医学和生命科学提供重要的信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毛细管电泳具有分离效率高、速度快、样品耗量少等优点.本文评述了毛细管电泳在元素形态研究中的进展,包括区带电泳、胶束电动色谱、毛细管电色谱等分离模式和紫外、电化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及化学发光等检测手段的应用.讨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引用文献56篇.  相似文献   
109.
造纸污泥焚烧中Zn/Cu/Ni/Mn的热力学平衡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应用造纸污泥实测数据预测了其焚烧中重金属(Ni、Mn、Zn和Cu)的迁移和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矿物质存且在低温条件下,造纸污泥焚烧中重金属Ni和Zn易与Fe2O3结合形成稳定的固体化合物,从而抑制了Ni和Zn的挥发性,而对Mn和Cu没有影响.焚烧温度为400—1800K范围内有矿物质存在条件下,Mn未出现其气体产物,而其他三种金属在高温条件下则以其气态单质或气态氧化物挥发进入大气环境.焚烧过程中只有小部分气态CuCl生成,未见其它气态金属氯化物;在焚烧温度为400—1800K条件下未发现金属硫化物或者硫酸盐生成,表明在有矿物质存在条件下S对金属的挥发性影响很小.在未考虑矿物质存在条件下,S在低温条件下易与重金属结合形成金属硫酸盐固体从而拟制了金属的挥发;随着温度的升高,Cl和重金属易形成金属氯化物气体,促进了金属的挥发特性,并且Cl对Cu的挥发影响较大,其次为Zn和Mn,影响较小的金属是Ni.从而根据污泥在不同焚烧温度下不同的产物形态进行重金属的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10.
建立微波萃取-毛细管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联用方法,用于分析中草药艾纳香中钙元素的形态.研究表明艾纳香中钙以4种形态存在,以标准钙和加标后迁移时间对游离态的钙进行表征,各形态迁移时间RSD<3%.采用峰面积对艾纳香中各形态钙的含量进行定量,其中游离钙的含量为6.86mg·L-1,钙的加标回收率为97%~102.2%,RSD<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