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1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301篇
系统科学   300篇
丛书文集   145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72篇
综合类   5460篇
自然研究   2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离心叶轮出口流动分离区影响因素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离心叶轮出口区域的流动分离问题,对影响离心叶轮出口流动分离的3种因素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离心叶轮扩压度影响时发现:对于闭式叶轮,叶轮扩压度对出口的流动影响较大,当叶轮的进口与出口相对速度比大于2时,设计工况下叶轮出口出现了较大的流动分离区,这与传统的设计理论一致;对于半开式叶轮,设计工况下叶轮出口均出现了流动分离,且分离区的大小随着叶轮扩压度的增加而增大。研究叶顶间隙对离心叶轮出口流动分离影响时发现:叶顶间隙对叶轮出口流动分离区的大小影响显著,就所研究的叶轮而言,并非间隙越小分离区越小,当叶顶间隙为7.5%叶轮出口宽度时,叶轮出口流动分离区最小。研究叶片扩压器进口收敛角对半开式叶轮出口流动分离区的影响时发现,增大扩压器进口收敛角可以有效抑制叶轮出口的流动分离,但是收敛角过大,叶轮叶顶间隙区域附近的叶尖回流区增大,整级的气动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992.
喷油策略及EGR对柴油机排放微粒中碳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增压直喷柴油机在不同喷油策略及废气再循环(EGR)率下排放颗粒物,使用IMPROVE(Interagency Monitoring of Protected Visual Environment)协议热光反射法对其碳质组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推迟喷油提前角、降低共轨压力以及增加EGR率均能提高燃空当量比;当量比的上升增加了TC(Total Carbon)的排放,同时降低LowTemp EC (Elemental Carbon)/HighTemp EC比和OC(Organic Carbon)/EC比;OC组分中,挥发性OC1所占质量比例最高;EC组分中,HighTemp EC在低负荷时几乎不存在,而高负荷时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光阻法对安瓿瓶内纤毛杂质信号检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纤毛杂质的信号特征.对比了Butterworth数字滤波、均值滤波、理想低通滤波和小波变换4种不同滤波方法的滤波效果,滤波后的信噪比分别为13.98、10.80、9.18和14.89 dB,实验表明,小波变换滤波是最佳选择.此外,提出了微分和分段求方差的方法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994.
Signals from th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scatter over the sea surface resulting in relatively low Signal-to-Noise Ratios (SNR). A differential coherent algorithm is given here to improve the SNR and reduce the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due to the Squaring-Loss and the navigation-bit effect. The algorithm uses fast navigation-bit correction for Delay-Doppler Maps (DDM) in airborn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ignal Reflectometry (GNSS-R) software receivers. The system model is introduced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with simulations to support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Field experiments with real airborne receivers then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algorithm. Comparisons with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is algorithm offers a significant SNR gain over conventional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995.
双转子多盘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双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轴承支承刚度和内外转子的转速比对系统临界转速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各支承位置支承刚度的增大将使系统临界转速逐渐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对临界转速的影响并不大,各支承刚度对各阶临界转速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另外,中介轴承对系统临界转速的影响并不大;以内转子为主激励的同步反进动时,系统临界转速随着转速比的升高而降低,正进动临界转速随着转速比的升高而增大;而以外转子为主激励的同步反进动时的临界转速表现出相反的规律.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多模型的内模控制及前馈控制研究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最优过氧比控制策略.在该策略中,通过选择不同典型工况点进行模型线性化以获取系统内模;结合隶属函数和前馈设计方法实现了最优过氧比的多内模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比常规单内模控制器以及PID控制在大范围内具有更好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天波超视距雷达(SKW-OTHR)对弱目标检测概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辅助粒子滤波(APF)的似然比检测方法(APF-LK)。该方法先用状态空间模型描述SKW-OTHR系统,将天波超视距雷达目标检测问题建模为非线性非高斯系统的目标检测问题,然后利用APF输出的预测样本对应的未归一化权值近似非线性非高斯系统中的似然比,当似然比大于给定门限时认为目标存在,否则认为目标不存在,且当认为目标存在时,同时输出目标状态估计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基于粒子滤波的似然比检测方法相比,APF-LK方法对SKW-OTHR的弱目标检测能力提高了约0.5~1dB。  相似文献   
998.
分析某厂直流锅炉燃水比控制系统,设计出基于生长剪枝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Growing and pruning dynamic recurrent fuzzy neural network,GAP-DRFNN)的燃水比优化控制系统,GAP-DRFNN以汽水分离器出口工质温度偏差最小为导出信号,综合学习燃水比控制主要状态参数,实时输出燃水比最佳控制量。随着当前主要相关状态参数的输入,GAP-DRFNN通过结构学习,自动增加和修剪神经元,而且根据梯度下降法,动态调整网络的隶属函数参数以及神经网络递归权值。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案中燃水比控制可兼顾快速性和准确性,在变工况时系统仍具有优异的动静态性能,控制效果优于传统PID控制。  相似文献   
999.
为解决室内照明调光控制系统中,放置在工作面上的照度传感器易受办公物品、人体活动等遮挡,从而不能使系统准确调光的问题,基于墙面与工作面照度的比例关系模型,提出了室内照度变化传递比的概念以及由墙面设置照度传感器替代工作面照度传感器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确定当光通量变化时,墙面垂直照度与工作面水平照度间的照度变化传递比.笔者通过仿真和实验手段研究了传感器在墙面上布置时,传感器与被调光源的方位关系对照度变化传递比的影响,得出了适用于办公和阅览场所调光系统照度传递比的两个约束条件.满足该约束条件即可获得室内墙面传感器的有效放置位置及所需数量.通过墙面照度传感器设置方法在教室照明调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改良的连续提取法(BCR)对巢湖市环城河沉积物重金属总量及其赋存形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巢湖市环城河采样点表层(0~10 cm)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9.5~224.3 mg·kg-1 (Pb),21.3~78.1 mg·kg-1 (Ni),67.5~1 126.3 mg·kg-1 (Cr),50.7~217.4 mg·kg-1 (Cu);新城区西环城河沉积物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老城区东环城河;其中以Cr的质量分数在不同采样点差异最为显著.不同采样点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随深度变化特征差异明显,西环城河沉积物不同深度重金属的质量分数较低,且随深度变化较小;受污染较严重的东环城河沉积物不同深度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普遍较高,且垂直变化波动较大;所调查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能较好表征周边环境现状和污染历程.4个采样点不同深度沉积物重金属的可交换及碳酸盐结合态的质量分数占总量的百分比均不超过5%,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Ni主要以残渣态存在;Cr主要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Cu则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不同采样点柱状沉积物各重金属形态垂向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Rsp)法分析结果显示,巢湖市东环城河2个采样点柱状沉积物R.值明显高于西环城河,其重金属潜在污染生态风险较高,其中Pb和Cr属于中度或重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