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2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6篇 |
丛书文集 | 20篇 |
教育与普及 | 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现状及发展 | 32篇 |
综合类 | 920篇 |
自然研究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51.
152.
以原状粉质黏土为试验土体,采用三轴数字图像测量技术为基础的测试仪器,对基坑开挖卸荷过程的土体应力路径进行模拟,研究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的土体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侧向卸荷对基坑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历侧向卸荷应力路径的土体抗剪强度指标与常规三轴加载试验明显不同.数值计算验证了不同应力路径的试验结果对基坑稳定与变形的影响.为了准确地分析基坑的稳定与变形情况,有必要在试验时尽可能模拟基坑的侧向卸荷应力路径. 相似文献
153.
峰后脆性对非均质岩石试样破坏及全部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学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9(5)
在平面应变压缩条件下,采用FLAC模拟峰后脆性对含初始随机材料缺陷的岩样的破坏过程、前兆、声发射及全部变形特征的影响.利用若干FISH函数预置初始随机缺陷,计算全部变形特征,并统计每10个时间步内的破坏单元数.密实的岩石服从莫尔库仑剪破坏与拉破坏复合的破坏准则,破坏之后呈现应变软化-理想塑性行为.缺陷在破坏之后经历理想塑性行为.不同脆性岩石的峰后的应力-轴向应变曲线、应力-侧向应变曲线、侧向应变-轴向应变曲线、体积应变-轴向应变曲线及由侧向应变及轴向应变计算得到的泊松比-轴向应变曲线于应力峰值之前发生分离.由于缺陷的依次破坏,在初始加载阶段之后,计算得到的泊松比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而直线上升,这使侧向应变增加的速度超过轴向应变增加的速度.随着峰后脆性的降低,岩样失稳破坏的前兆变得明显,破坏变得不突然.脆性越强的材料,体积膨胀之后发生应变软化越早;剪切应变集中的位置越少;在硬化阶段及软化阶段,声发射持续的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54.
155.
波阻抗是储集岩的一种重要物性参数,同振幅等反映界面性质的参数相比,具有低的多解性和更高的储层横向预测精度。运用测井约束的地震波阻抗反演,可以较准确地获取储层波阻抗参数;再运用井上测井资料,建立砂体解释模型和储层含气性解释模型,可以获得较准确的砂体等厚度图和波阻抗平面分布图,达到储层横向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6.
基于微观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形式体系,构造出唯象IBM-1 2q.p模型的微观实现,微观sdIBM-2 2q.p方案,应用它成功地再现了^138Ce核的基态带,β带,γ带和部分高自旋态能谱,给出了近来实验上观察到该核与单粒子态共存的集体性结构的一种解释,模型给出了一个玻色子从退耕,拆散,占据闯入轨道到参加顺排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值,计算出的概观信息表明:一个d玻色子的突然拆对不会引起核状态突变;核子顺排释放的能量有利于其它玻色子再拆对;^138Ce核的高自旋态属子两准质子转动带。 相似文献
157.
应用微观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模型的形式体系, 构造出唯象核芯 两准粒子模型的一个微观实现,微观sdIBM-2 2q.p方案. 基于唯象模型和实现方案, 导出原子核的一个d玻色子从退耦、拆散、占据闯入轨道,直到参加顺排所需的最小能量值;据此讨论了核高自旋态的微观结构及其拆对顺排次序.对104Cd核的计算结果显示微观方案较满意地描述了该核的低自旋态和部分高自旋态;核的一个d玻色子的突然拆对不会引起前后状态的显著改变. 最后,本方案指认:这些高自旋态是构建于ν(h11/2)2和π(g9/2)2上的顺排态;而实验上观测到的81 、82 和83 态则很可能分别属于两准质子顺排态、两准中质子顺排态和基态. 相似文献
158.
布依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布依族的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利手、扣手、叠臂、叠腿、利足、起步和利眼)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7项指标在布依族中的出现率R型(右型)远高于L型(左型);(2)布依族中7项指标出现率均无性别间差异;(3)与蒙古族、朝鲜族、汉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汉族等民族作比较,发现布依族各项指标L型出现率偏低,且扣手、叠臂、起步L型出现率和这6个民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叠腿L型出现率除与鄂伦春族无差异外,与另外5个民族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标与这6个民族基本不存在差异;(4)布依族扣手基因频率(%)为:A=0.1653,a=0.8347;布依族利手基因频率为:B=0.6990,b=0.3010;(5)统计分析了7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发现多数指标间存在相关性,部分指标相关极显著,且R—R型组合(右型一右型)的出现频率远高于L—L型组合(左型一左型)的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159.
运用全站仪放样及对边测量功能,在已知控制点上设站,方便、快捷、精确的进行线路的纵、横断面测量。 相似文献
160.
通过观察力竭运动对大鼠丘脑腹外侧核(VL)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探讨丘脑腹外侧核在运动疲劳中枢调控过程中的作用.选取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疲劳组.采用跑台递增负荷运动方案,建立运动疲劳模型.采用玻璃微电极的体电生理学技术,观察丘脑腹外侧核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并对其放电模式、放电频率、锋电位间隔直方图进行线下分析.得到了FG大鼠丘脑腹外侧核单簇发混合放电和规则单发放电神经元比例明显低于CG(P0.01),爆发式放电神经元比例明显高于CG(P0.01).FG大鼠丘脑腹外侧核神经元总放电频率显著低于CG(P0.05),规则单发放电频率有所升高,单簇发混合放电频率有所降低,但与CG相比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可以看出大鼠丘脑腹外侧核神经元参与了运动性疲劳的中枢调控.丘脑腹外侧核在运动疲劳引起间接通路与直接通路的调节功能失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