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总结了腹毛目纤毛虫皮层纤毛器的形态发生过程,指出了对纤毛虫形态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认为对某些纤毛虫形态发生中老口围带的命运有重新作观察的必要。也对皮层先存结构毛基体,以及细胞核在纤毛原基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2.
枸杞体细胞胚的诱导与形态发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53.
本工作主要采用蛋白银染色技术对小腔游仆虫E.aediculatus形态和形态发生进行了描述和研究,从银线系角度及发生角度上证明该虫尾部的四根棘毛的来源不同。由此建议把左边两根看成是左缘棘毛减少至两根的情形并称之为左缘棘毛。讨论了长期存在混淆的E.aediculatus和E.eurystomus的区别,并确证本实验所用材料为前者。  相似文献   
54.
汪颖  焦雨铃 《自然杂志》2021,43(2):79-86
转录因子BTB-CNC同源体1(BACH1)在大多数哺乳动物组织中广泛表达,在氧化应激、细胞周期、血红素稳态、炎症和免疫等方面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关于BACH1在心血管疾病、干细胞多能性维持和肿瘤等方面作用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提示BACH1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BACH1参与缺血性疾病后血管新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BACH1是维持干细胞干性和中内胚层分化过程中的关键因子。BACH1通过重编程肿瘤代谢以及改变上皮 间充质转化表型,促进肿瘤增殖转移,同时可能通过铁死亡抑制肿瘤生长,在肿瘤中有双重功能。BACH1作为一个转录因子,有调控自身表达的能力,并且对下游靶基因具有转录激活和转录抑制作用。细胞表型和状态的不同、体内环境以及共调节因子的招募均会对BACH1的转录产生影响。文章对BACH1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尖毛虫科纤毛虫的细胞发生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尖毛虫科纤毛虫二分裂期间的口器和体纤毛器以及皮膜之演化的一般模式做了总结性介绍与回顾。本研究认为尖毛虫科是一个具有较高发生多样性的类群,此点可能提示两点:(1)该类群为一多元发生的混合体系。(2)本类群确系单源发生,但已处于一高度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56.
应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海洋纤毛虫束状全列虫无性生殖期间的细胞发生学 ,其主要特征为 :1 )口原基 (后仔虫 )出现于横棘毛的前方、中腹棘毛列的左侧 ;老的口围带无需再建而由前仔虫简单继承 ;2 )单一口棘毛来自第一列CA原基 ,2根额前棘毛源于最后一列CA原基并且所有原基 (除第一列CA原基 )均参与了横棘毛的形成 ;3)缘棘毛在发生上稍晚于背触毛 ,并且在前 /后仔虫表现不同步 ;4)背触毛为一组发生式 .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硬毛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hispida C.F.Liang)栽培品种海瓦德(Hayward)叶块离体培养及切片观察,在形态发生与愈伤组织发育的关系方面揭示出:①愈伤组织发育到一定阶段后,遵循外起源或内起源方式分化出芽.②只有当愈伤组织完成组织分化后才出现形态分化,但随着继代培养次数增加,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能力逐渐衰减.③愈伤组织同化产物——淀粉的积累是形态发生的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58.
59.
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显示:腹毛目纤毛虫异毛虫(Allotricha curdsi)的口围带领部前1片和口围带翻领基部1片小膜由3列纤毛组成,而不同于其他小膜含4列纤毛的情况;在口围带、波动膜及相应皮层区形成小膜侧向纤毛和口盖结构;背皮层背触毛列中每根背触毛的纤毛单元由含纤毛杆的基体和无纤毛杆的裸毛基体组成;形态发生中前仔虫的口围带是由老口围带部分更新而来,并且后仔虫口围带原基在表膜下首先发生,此后突出表膜形成相应的纤毛器原基,经历一系列的发育分化过程而成为新仔虫的纤毛器.此外,将本种纤毛虫与以前报道的Allotricha curdsi(漠河株系)和Pleurotricha curdsi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腹毛目纤毛虫口皮层和口围带小膜的组成可能具有一些普遍性特征,口皮层和口纤毛器的结构可作为分类标准依据之一;形态发生中不同种类的纤毛虫其皮层纤毛结构的形态发生,可能是在皮层内不同的深度和皮层表面不同的位置启动的;并且,口纤毛结构的起源对纤毛虫的系统学及分类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
正常的伤口修复能力对于生存与健康十分重要。皮肤伤口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在时间、空间上有序的相互作用,最终完成皮肤屏障修复与组织内稳态维持。文章总结了伤口修复的主要过程,并重点阐述不同类型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讨论了无疤痕修复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