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0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建立了原油和岩石抽提物中芳构化甾烷的常规柱层析分离、GC/MS鉴定的方法。即对0.5g试样,用25g的氧化铝装柱量,分别用50ml正己烷和50ml二氯甲烷进行冲洗,在让过前25ml正己烷馏分后,收集到的馏分包含单环到三环芳构化甾烷,并由GC/MS鉴定。该法已用于油田生产中。  相似文献   
62.
苯并[a]芘(BaP)是一种由5个苯环组成的分布广泛、致癌性极强的多环芳烃,是目前国内外环境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苯并[a]芘在环境中的产生、迁移、转化、降解及毒理作用,判断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本文综述了苯并[a]芘的来源与分布,以及微生物对苯并[a]芘的代谢途径,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做了展望,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3.
复合污染场地污染特征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复合污染场地为例,开展了环境调查、污染特征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土壤中Sb(锑)和PAHs的污染严重且主要集中在表层和浅层;土壤中Sb的污染导致相应区域浅层地下水中Sb的污染程度较高;污染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且来源不同的污染物经过迁移或先后进入环境而在场地部分区域共存形成复合污染;经健康风险评估,土壤中Sb、苯并[a]蒽(BaA)、苯并[b]荧蒽(BbFA)、苯并[a]芘(BaP)、茚并[1,2,3-cd]芘(IPY)、二苯并[a,h]蒽(DBA)和苯并[k]荧蒽(BkF)的风险控制值分别为6.67、0.73、0.73、0.4、0.73、0.1和7.22mg·kg~(-1),待修复方量为1.54万m~3;地下水中Sb的风险控制值为0.185mg·L~(-1),待修复总量为136.3m3.  相似文献   
64.
催化裂化过程中生产的混合碳4(简称为C4)中含有50%左右的丁烯,是很好的制乙烯和丙烯,尤其是丙烯的原料。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对C4裂解制乙烯和丙烯过程中LXH—Ⅰ型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乙烯、丙烯选择性,反应中还可生成一部分含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丁烯的转化率、乙烯和丙烯的收率在反应初期有所下降,随后分别稳定在58%,13%和40%左右。实验还表明,丁烯是先二聚然后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的。  相似文献   
65.
生物滞留池中多环芳烃去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环芳烃主要去除机理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详尽综述。介绍多环芳烃来源、转移与源强,综述生物滞留池中土壤介质吸附、生物降解、植物吸收以及根际协助去除多环芳烃的机制以及影响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含碳量、有机物组成、环境因子等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黄河濮阳段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濮阳段多环芳烃的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保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多环芳烃通过饮水、皮肤接触和食用水产品3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濮阳段人群由于多环芳烃暴露引起的致癌风险为1.85×10-6~5.51×10-6a-1,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指数最高.多环芳烃暴露引起的非致癌风险为2.14×10-8~2.10×10-9a-1,平均为1.17×10-8a-1,远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水平.不同暴露途径导致的健康风险的对比表明,食用水产品是水体中多环芳烃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主要途径,其对人体健康总风险的贡献远大于饮水和皮肤接触.  相似文献   
67.
Introduction Oxygenates like carboxylic acids, aldehydes/ketones, and alcohols are often present in less than 10 wt.% concentrations in apolar organic solvents from which they are industrially recovered by a highly energy-consuming distillation in which t…  相似文献   
68.
为查明城市老工业搬迁区景观河道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分布特征并评估其生态风险,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期间,以沈阳市卫工河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河水和底泥中16种国家环保部优先控制的PAHs环境滞留情况.通过季节性采样和沿河采样,初步查明了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用熵值法初步评价了PAHs滞留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卫工河水中PAHs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721μg·L-1,底泥中PAHs平均质量分数为3 777.8 ng·g-1.河水与底泥中PAHs含量与溶解态有机碳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熵值法分析结果表明,卫工河PAHs滞留存在中度偏低水平的生态风险,但在某些样点区,底泥中萘和蒽的生态风险值较高.  相似文献   
69.
Biodegradation of bitumen used for nuclear waste disposa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test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bitumen used for encapsulating radioactive waste in Sweden. Microorganisms have been isolated that degrade bitumen. In ong-term tests under conditions simulating those in the silo part of the final repository for low-and intermediate-level radioactive waste, both aerobic and anaerobic degradation of bitumen has been found, equivalent to 0.6–1.5 moles CO2/month·mg bitumen and 1.1–1.5 moles CO2/month·mg bitume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70.
探讨国内外关于植物吸收多环芳烃(PAHs)的途径、PAHs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对PAHs胁迫的生理响应,以及PAHs污染的植物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目前的研究缺乏植物对PAHs胁迫响应的生物化学、分子机制的新途径,且现有的植物修复方法存在生物量较低、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等缺点.最后,进一步展望值得探究的相关技术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