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1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新型乳糖苯氮芥衍生物抑制肝癌细胞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乙酰基保护的乳糖三氯乙酰亚胺酯作为糖基的供体,对硝基苯酚作为糖基的受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乳糖苯氮芥衍生物,采用MTT、流式细胞术分析法探讨了其对肝癌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合成的乳糖苯氮芥衍生物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对7721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同时通过流式细胞术显示,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2.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筛选肝细胞肝癌抗原,应用作者所在实验室创建的“重组克隆表达抗原的血清学鉴定技术”(SEREXserologicalindentificationofantigensbyrecombinantexpresioncloning)筛选人肝细胞肝癌(HCC)组织构建的cDNA文库,发现了许多与病人,自身血清高滴度抗体反应的克隆。应用多种异体(其他HCC病人,多种非HCC肿瘤病人,B型、C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肝硬化病人以及健康人)血清反应分析表明,高滴度抗体反应多数出现在HCC病人。参照基因库寻找这些克隆的同源结构,发现其中许多抗原为至今未知基因所编码。进一步的血清和抗原分子分析将为HCC特异免疫治疗和诊断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3.
以KDRp为启动子 ,实现TNFR5 5基因在内皮细胞中的特异表达 ,提高其表达量 .构建特异表达TNFR5 5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N D2 99 KDRp TNFR5 5 ,将编码TNFR5 5的cDNA转入内皮细胞中 ,检测感染后的内皮细胞中TNFR5 5表达量的变化及其对TNF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结果显示 ,TNFR5 5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量有显著提高 (P <0 .0 1) ,TNF对内皮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增强 .而同样经病毒感染的NIH3T3细胞表面TNFR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编码TNFR5 5的cDNA能够在KDRp指导下实现在内皮细胞中的特异表达 ;内皮细胞表面TNFR数量提高后能加强TNF对其的细胞毒作用 .  相似文献   
84.
85.
86.
肝细胞性肝癌属于原发性肝癌的一种,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发病隐匿。癌变组织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会发生改变,这种亚波长微观结构的改变可以通过生物组织的偏振特性进行表达。根据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原理,设计生物组织偏振成像系统,对30 μm厚的未染色肝细胞性肝癌切片进行成像,借助与组织作用后背向散射光的偏振差异来表征生物组织的结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各起偏角度的线偏振度图像中,肝癌组织与肝硬化组织的对比度较普通强度图像平均提升91%,最高提升155%,在切片较厚、未染色条件下线偏振度成像方法具有区分癌变组织和非癌变组织的能力,为肝癌的病理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7.
凋亡在发育和生理性细胞死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局灶性或全脑缺血后,神经元的死亡是通过坏死或是凋亡,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全线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缺血0.5、1.5、3、6hr,再灌流24hr后,用TTC、组化染色和UTUNEL方法分别检测梗塞灶体积、细胞形态学改变和核DNA降解。神经病学检查按ZeaLonga的五分制评标准。结果发现除1例无神经缺陷、两例死于癫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股动脉内局部给药对实验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为临床介入插管治疗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股动脉内局部给药治疗家兔实验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系统观察股骨头的病理学改变,介绍实验用药及其给药方法。结果:治疗组动物股骨头损伤程度较轻,空缺骨陷窝数少,可见新生骨小梁形成,骨血管内未见脂肪栓子。结论:本方法对实验性股骨头坏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9.
黄芪复方制剂对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内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黄芪复方制剂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内压的作用机理,以鸡为受试对象,采用激素造模,将动物分为空白、模型、黄芪复方制剂和钻孔减压四组,动态观察了6、8、10、12周的病理改变;骨内压变化及8周时血流变数值。结果:(1)8,10周中药组骨压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2)8周时中药组血粘滞度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黄芪复方制剂:(1)能降低升高的骨压;(2)能降低血液粘滞度;(3)减少骨坏死的程度和范围,促进修复。因此,我们认为黄芪复方制剂能够通过降低骨内压治疗股骨头坏死,使其可能机制为改变与血液凝集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90.
探讨黄芪-半枝莲药对治疗肺癌的机制。通过数据库检索黄芪-半枝莲有效活性成分、靶蛋白和肺癌相关疾病靶点,分别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和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构建关键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的关键靶点的富集分析。得到黄芪-半枝莲药对的16个有效活性成分,作用于111个肺癌相关靶点,关键靶点包括TP53、AKT1、MAPK、TNF、VEGFA、IL-6等。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RNA转录、炎症、胞外和胞核,KEGG信号通路主要有TLR、NLR、HIF-1、FoxO、PI3K-Akt等信号通路,黄芪-半枝莲药对通过抑制炎症、信号转导、血管生成等过程共同起到治疗肺癌的作用。研究结果初步预测了黄芪-半枝莲药对治疗肺癌的分子机制,为该药对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