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0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液压挖掘机振动掘削土体参数在线辨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通过控制铲斗液化缸往复运动的位移及换向频率对铲斗实施激振的方法。依据振动掘削的动力学特征和振动机理,建立铲斗-土壤的单自由度模型。以共振理论为依据,为实现自适应振动掘削,提出一种在线测量土壤固有频率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铲斗来实现激振的方法是可行的;通过振动铲斗激振力及检测铲斗工作状态下的加速度或位移,利用合适算法能够较好地辨识出被掘削土体参数。  相似文献   
112.
小净距隧道在不同开挖方式下的力学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某公路隧道出口端隧道间距较小的实际情况,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软岩条件下小净距隧道在不同开挖方式下达到稳定后围岩和复合衬砌的力学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考察不同净距对中夹岩墙塑性区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工小净距隧道应慎重选择后继施工隧道的开挖方式;后继隧道施工的开挖方式直接对先行既有隧道锚杆、喷射混凝土和二次衬砌应力状态产生很大影响;中夹岩墙塑性区大小与净距紧密相关,同时,隧道埋深和围岩类别也是影响塑性区大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3.
红枫连拱隧道开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金丽温高速公路红枫连拱隧道工程地质特征的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系统地研究了该隧道开挖及加固全过程的围岩应力场、变形场和塑性破坏区的状况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枫连拱隧道围岩应变率较低,围岩衬砌后位移值变化量很小;按衬砌类型,围岩变形基本满足稳定要求;围岩的拉应力随着隧道开挖面的扩大而逐渐变大,除局部位置外,衬砌基本满足抗拉要求.  相似文献   
114.
王兵  朱炯 《太原科技》2003,(5):20-21
由于深基坑工程自身的复杂性,其设计和施工一直是工程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从深基坑施工的角度,对目前的深基坑支撑方式、有限元辅助设计、信息化施工等进行了总结、分类和比较,并对深基坑施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5.
温度作用下基坑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度作用下的基坑支护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及理论推导,给出了其计算方法。本计算方法简单适用,对于三道以内的支撑可以用手算,再多可以用电算。  相似文献   
116.
在木兰溪前布墩水闸工程施工图设计时,针对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分别采取浆砌石围堰、喷射混凝土防渗墙、钻孔灌注桩相结合等综合方法,保证闸室底板及消力池基坑开挖边坡的安全;采取桩基础解决闸室、公路桥基础土层地震液化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为该工程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奠定了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7.
大跨度隧道开挖围岩变形稳定监测与主动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金州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施工现场监测,对大跨度隧道开挖岩体变形的规律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大跨度隧道开挖后围岩失稳的原因,强调进行现场稳定性监测的必要性,阐明了锚喷网支护对于改善围岩受力状况、提高围岩自身承载力的本质,指出在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中必须坚持监控量测与主动控制的原则,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8.
地铁暗挖车站因其埋深浅、开挖尺寸大,隧道围岩应力演化剧烈且复杂,塌方事故风险大,隧道支护设计面临极大挑战。为精细化模拟地铁暗挖车站分部开挖及初期支护全过程,以青岛地铁6号线海港路站为对象,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研究硬岩地层暗挖大跨隧道施工过程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拱部上导洞开挖造成围岩强度储备显著降低,引起拱顶及地表沉降量占最终值的54%和56%,左、右导洞开挖对应的拱顶围岩应力变化较小,引起拱顶沉降分别占最终值的30%和13%,直墙部等后续施工影响更小,从总体过程来看上导洞开挖对隧道沉降控制最为关键。全部贯通后,拱顶围岩强度储备值(K=3.1)高于其他部位,边墙围岩强度储备值(K=1.1)接近极限状态,从隧道各部位围岩强度储备角度上看,边墙最为关键需支护。总体上,地铁暗挖车站虽跨度大、埋深浅,但由于硬岩地层围岩强度高而几乎没有产生塑性区,锚喷格栅初期支护即可使隧道达到较高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9.
人工坡脚开挖引发不少滑坡地质灾害,当含有水平软弱夹层时将会进一步加快坡体失稳.为了研究具有此类地层结构黄土边坡在坡脚开挖后变形破坏形成机制和失稳破坏启动角度,以山西省吕梁市临县"5·3"大型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滑坡主要由坡脚工程开挖导致关键阻滑块体缺失所...  相似文献   
120.
软土区基坑工程中,控制基坑变形十分重要。本文对广州南沙柔性支护的管廊基坑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开挖过程中基坑的变形特征,开挖到基坑底部时,围护结构桩身变形由“悬臂式”变为“内凸型”,围护结构达到最大水平位移值31.92mm;地表沉降与坑底隆起最大值为22.26mm、54.81mm;稳定性计算结果为2.2,基坑变形及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继而研究了6个不同基坑断面在临界失稳状态与稳定性满足规范这两种条件下,围护结构水平变形、地表沉降、坑底隆起的变形最大值占基坑开挖深度的百分比,建议将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控制值的参考值。基坑临界失稳状态下,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三级的基坑围护结构水平变形控制参考值分别为基坑深度的2.62%、3.24%。基坑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时,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三级的基坑围护结构水平变形控制参考值分别为基坑深度的0.8%、0.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