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0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3篇 |
丛书文集 | 16篇 |
教育与普及 | 22篇 |
现状及发展 | 2篇 |
综合类 | 12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88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61.
根据因次分析与气固流动压力损失提出了快速循环流化床中压力沿床高分布的计算式,由此公式来计算轴向固体容积率.本文使用此式对从众多作者不同条件下取得的数据进行拟合,表明该式能与不同系统的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为快速床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2.
曹栋兴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6)
在多种核聚变中,氘-氚聚变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氚是不稳定核素,有一个燃料循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问题。作为例子,分析了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中的氘-氚燃料循环过程,降低包层中氚的滞留量和渗透量是保证氚安全的主要方面。可流动带包壳球床方案能给出满意的解决办法,可以在包层内低温产氚,在包层外贮存设备中高温在线取氚。 相似文献
63.
针对C8芳烃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过程,在严格分析系统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态混合池模型。该模型采用了等效连续逆流移动吸附建模方法,并考虑了床层轴向返混。根据装置操作条件,采用了液固吸附线性传质推动力模型和线性吸附等温线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4.
构造横剖面测制与恢复,是利用在地表观察测量或近地表获取的各种地质信息、数据资料来绘制地表和恢复地下较深部位的构造形态,建立剖面沿线的构造地质模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获取足够的信息资料以及剖面恢复中合理有效的作图方法选择等,直接决定着所作构造横剖面的准确性、可靠性。该文就构造横剖面测制和恢复中存在的若干具体问题和拟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65.
提出以河床表面分形维数从整体上量化河床形态,并依据表面积—尺度法原理,在对现有面分维计算方法的表面积估算、边界处理及无标度区判断等方面进行改进的基础上,给出了适用于具有不规则边界的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该方法对河床表面分维计算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将典型河段的年内冲淤变化、局部河势、河型与河床表面分形维数变化结合起来,说明了河床表面形态具有一定的分形特征,河床表面分形维数可随着河床的冲淤变化而改变,河床形态冲淤起伏愈剧烈,则河床表面分形维数愈大,其能定量反映河床形态的复杂程度,可用于河势量化分析、河型判别以及河道形态阻力计算等相关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66.
67.
邓浩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1):54-56
对安庆电厂由武汉凯迪股份公司提供的中压凝结水精处理的高速混床和再生系统的设备、设计、工艺流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8.
69.
周世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2)
本文借助于土力学和流体力学等的基本方程,对催化剂颗粒流作了五点假定,建立了封闭的动力学状态方程。为求解移动床以及管内催化剂的高密度重力流动和高密度输送流动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弓形折流板壳管式金属氢化物反应床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了反应床壳侧的流体流动状态,分析了在不同折流板数量下,反应床中壳侧的流动状态、壳侧压降和换热管内合金的温度分布.分析计算结果发现,当壳侧折流板数较多时,热流介质的流动均匀性较好,其流动死区较少,换热性能较好,壳侧压降也较大,压降损失主要存在于折流板圆缺处;增加折流板高度会有效地减少壳侧压降,并对换热性能影响很少.针对弓形折流板壳管式反应床传热性能较差,引入螺旋式折流板对反应床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反应床流体流动状态为旋转式,其壳侧流体的均匀性、壳侧压降以及换热管的温度分布均匀性均明显优于弓形折流板.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