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25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四磺基金属酞菁类染料共振光散射法测定人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pH为2.0的Clark-Lubs缓冲溶液条件下,人血清白蛋白与四磺基金属酞菁类染料结合,使共振光散射急剧增强,并产生新的共振光散射光谱.不同体系在质量浓度0~3.0 mg/L范围内,共振光增强,与人血清白蛋白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3~0.100 mg/L.表明四磺基金属酞菁类染料都可以作为共振光散射试剂测定人血清白蛋白.考察了某些共存物质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
用圆二色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研究银纳米粒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相关效应.拟合计算圆二色光谱数据发现,与银纳米粒子作用后的血清白蛋白中α-螺旋含量减少,而α-折叠、转角和无规卷曲等结构含量增加,其构象在作用后变得更为松散和伸展.通过时间扫描吸收光谱跟踪研究发现,在血清白蛋白与银纳米粒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银纳米粒子的包覆与聚集、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变化具有双重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3.
应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3种有机磷农药(敌百虫、乐果和甲基对硫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敌百虫和甲基对硫磷与BSA的相互结合作用是单一静态猝灭过程,而乐果与BSA的相互结合作用是静态为主、动态为辅的猝灭过程.首次发现有机磷药物与BSA结合作用同药物疏水性直接相关:随着有机磷药物疏水性增大,猝灭常数KSV增大、BSA构象改变增大、药物与BSA的结合距离减小.有机磷药物与BSA的结合作用随着有机磷疏水性增强而增加.基于蛋白质与有机磷的结合作用研究,初步探讨了水产品中有机磷药物残留的提取方法,并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水产品中乐果和甲基对硫磷的含量,方法的回收率为85.71%~107.21%.该方法准确度高、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液聚合法先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羟乙酯(HEA)的共聚物,然后通过溶剂蒸发沉淀制得了聚合物膜。用DSC和SEM对聚合物膜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单体投料比与膜的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用动态接触角研究了聚合物膜表面的亲水性,并对牛血清蛋白(BSA)进行了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当HEA的投料量wHEA=0.18~0.25时聚合物膜可达到医用膜的力学性能要求;HEA的引入提高了膜表面的亲水性,从而有利于提高膜的生理相容性,同时降低了膜对蛋白质的吸附,有利于提高膜的抗凝血性。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人血清白蛋白与吲哚美辛的结合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吲哚美辛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 发现吲哚美辛对H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采用两种计算结合常数KA的方法, 并对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探讨了温度对吲哚美辛与HSA结合反应的影响, 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 KA 与结合位点数n值. 进一步探讨了一些金属离子对吲哚美辛与HSA结合常数的影响. 根据热力学常数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  相似文献   
16.
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的方法研究了2-氨基-5-苯亚甲基-4H-咪唑啉-4-酮衍生物(BPH5)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BPH5能强烈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其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H,△G,△S等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BPH5与BSA以1∶1结合,其反应主要是熵驱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根据F(o)rster无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给体(BSA)与受体(BPH5)之间的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共振光散射(RLS)技术, 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作为探针应用于人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在一定的人血清白蛋白(HSA)浓度范围(2.35×10-8-~1.17×10-6mol/L)内, HSA PDDA体系的RLS强度随HS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并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人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其结果与考马士亮蓝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 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白蛋白在血浆总蛋白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高达40%~60%,它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分析蛋白质的含量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人血清白蛋白表面具有多样化的结合位点,2′-脱氧胞苷能够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结合,但由于这种结合改变了HSA的结构,其荧光性质也就随之发生了改变.发明了一种新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用2′-脱氧胞苷作荧光探针分子结合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法对蛋白质的含量进行分析.在一定的条件下,当HSA的浓度满足在1.38~276μg·mL-1这一条件时,溶液的同步荧光强度(ISF)与HSA的浓度具有确定的线性关系.通过测定11份空白溶液发现检出限为0.024μg·mL-1(n=11).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发现溶液的pH值、扫描波长的变化量(Δλ)、试剂的加入顺序以及溶液的离子强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体系荧光光谱特征及强度.还测量了人血清中的蛋白含量,回收率在98.4%~104.3%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将能够成功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的巴斯德毕赤酵母培养至诱导期后,流加亚硒酸钠,同时设空白对照发酵液(不加入亚硒酸钠),通过对比相同菌株在两组培养基中表达的rHSA的含硒量,判断硒能否以硒代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于重组蛋白质中。发酵液经热处理、超滤、离子交换和丙酮沉淀等步骤后,进行Tricine-SDS-PAGE凝胶电泳、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和原子吸收分析。结果表明,加硒发酵液样品中硒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对照多23.2%,硒与蛋白质的质量比为0.0069,高于对照发酵液近35倍,初步证明无机硒可以被毕赤酵母同化,转化为硒代氨基酸,并形成硒代重组蛋白质。  相似文献   
20.
乙基紫分光光度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乙基紫 (EV)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结合反应 .在pH =7.2的条件下 ,BSA的加入使乙基紫的最大吸收峰波长红移 5nm(5 95→ 6 0 0nm) ,并使染料吸光度增大 .6 0 0nm处吸光度与BS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线性关系 ,线性响应范围为 1.0 0× 10 -7~ 2 .0 0× 10 -6mol/L ,检测下限为 8.0 0× 10 -8mol/L .该法简便、快速、干扰少、灵敏度较高 ,用于牛血清白蛋白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初步探讨了EV -BSA结合机理 ,Scatchard图表明有两类结合 ,第一类结合的最大结合数为 2 .3,结合常数为 6 .5× 10 5L/mol;第二类结合的最大结合数为 5 .6 ,结合常数为 2 .0× 10 5L/mol.讨论了乙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DBS)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