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55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8世纪,在欧洲启蒙运动,特别是卢梭"回归自然"思想的影响下,北美大陆的有识之士开始认真思考科学技术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精神生活和思想道德的影响。以克雷夫科尔和贝弗利为代表的一批美国作家通过对印第安人纯洁高尚的品行和健康自由的生存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身处工业文明的人们对印第安古老文化发自内心的赞赏,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以及对因过度追求物质利益而导致的道德沦丧和人性异化的担忧,今天读来仍具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32.
1303年9月25日的洪洞地震,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次8级地震.本文把地震作为灾害的一个种类统筹考虑,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1281年至1326年45年间山西全省的灾害资料,进行了灾害时序分析.认为此期为一个多灾时段,其顺序为灾害频发—信号震—平静—灾害频发—主震—余震—地震与其他灾害并存——其他灾害为主.分析了地震的空间与分布规律和地震的震源迁移等问题.研究发现,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发期,其他灾害多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高发期,其他灾害频发可作为地震发生的环境背景;1303年地震有一个完整的序列.分析认为,近些年来是太阳黑子活动高发期,山西干害与其他灾害较为严重频繁,若参照1303年地震活动背景,是否预示着山西台背斜未来将有一个活跃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33.
大众启蒙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互交织是清末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知识阶层在日趋强烈的危机意识下的文化觉醒,促成了清末大众启蒙运动的兴起。在这个知识由上而下的传播过程中,新式传媒与藏书楼、阅报社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小说、戏曲等各种通俗文艺形式既是开启民智的手段,同时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大众化趋向,为此后中国社会文化的演变和近代转型开启了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源头。  相似文献   
34.
潘志  李飞 《科技促进发展》2015,11(3):401-406
长春科技园是中俄两国合作领域不断深化拓展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当前已经成为国内对俄科技合作主要基地之一。东北其他地方应该借鉴长春科技园的发展经验,包括发挥省院合作优势、适时调整园区机制和政府职能定位,以及优化中俄合作发展等方面;并吸取教训,发挥自身在区位地缘、科技人才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采取措施,推动对俄科技合作的发展,从而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35.
为支撑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西部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科学院自2000年起陆续实施了"西部行动计划"等西部科技计划,十余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对中科院实施西部科技计划的重要科技贡献和成效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推进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36.
起源于西方的公民社会理念,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而渐入人心,并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在把握公民社会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公民社会理论的源流,对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7.
林黉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1):82-83,92
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渥太华大学ESL语法课程以交际教学理念为核心,提倡在学生熟练掌握语言规则的同时,用语境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提高学生正确、得体语言应用能力的教法值得借鉴。探究渥太华大学ESL语法课程教法,无疑对云南地方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语法课程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8.
晚清社会思潮经历了从经世到维新再到立宪的演变进程。在这个纵向的演变进程当中,晚清的社会思想也在逐步的由传统向近代转型。也就是它的不断发展和转变影响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选择。晚清社会思潮对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所进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五四"启蒙知识分子的思想基础,陈独秀的启蒙思想与晚清社会思潮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9.
20世纪初晚清宪政与40年代国民党宪政这两次失败的宪政改革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都由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结构变化促成改革的启动;严重的民族危机成为改革的直接原因;都有国内多种利益集团向改革提出挑战。两次宪政改革都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曲折性,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而且两次宪政改革的统治阶层都是既保守又无能。  相似文献   
40.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work of Domenico Vandelli (1735–1816), an Italian-born man of science who lived a large part of his life in Portugal. Vandelli’s scientific interests as a naturalist paved the way to his activities as a reformer and adviser o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ssues. The topics covered in his writings are similar to those discussed by Linnaeus, with whom Vandelli corresponded. They clearly reveal that the scientific preparation indispensable for a better knowledge of natural resources was also a fundamental condition for correctly addressing problems of efficiency in their economic allocation. The key argument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 i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agenda for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deserves to be further analysed. It is indeed a central element in the emergence of political economy as an autonomous scientific discourse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