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5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利用Ditzian模ω2φλ(f,t)(0≤λ≤1)研究了Sikkema算子导数与它所逼近函数光滑性之间关系,得到了Sikkema算子导数与Ditzian模正定理.  相似文献   
32.
新型芴类发光共聚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了萄与低带隙单体噻吩(Th)及其衍生物乙烯基二氧噻吩(EDT),4,7-二噻吩-2,1,3-苯并噻二唑(DBT),4,7-二噻吩-2,1,3-苯并硒二唑(BTSe)的二元无规共聚物,实现了聚芴颜色的调节,得到了发蓝绿光到黄光(峰值波长在490-560nm之间)以及饱和红光(峰值波长在628-718nm)的聚合物,所得到的共聚物的最大电致发光(EL)外量子效率为0.45%,芴与EDT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1.8%,芴与DBT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1.4%,均比文献中所报道的相应聚合物高得多,实验中还观察到了由于激子在低带隙单体DBT和BTSe位置的捕获而产生的有效的能量转移,这表明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用少量低带隙单体掺杂至大带隙单体所得到的共聚物是一种极大发展前景的新型发光聚合物。  相似文献   
33.
34.
近几十年来,带约束条件的一致逼近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大量文献对约束逼近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介绍约束最佳逼近的特征问题的研究概况及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35.
在定常、有势、不可压流的前提下,对由回转体、附体围壳、十字翼和环形翼组成的潜体的水动力导数,采用奇点分布法进行了计算.计算中在潜体表面布置源汇和偶极子以模拟厚度影响及升力效应,并探讨了封闭体奇导性问题的解决方法,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在展弦比相同时,环翼升力线斜率是平面无后掠翼的两倍.  相似文献   
36.
由对二甲氨基苯甲醛(A)和N,N′-二甲基苯胺(B)在盐酸存在下与尿素反应,合成题示化合物。研究了它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强酸存在下,该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A和B缩合形成米氏醇(4,4′-二甲氨基二苯甲醇)中间物,然后再与尿素作用得到尿素衍生物。同时证明,该类取代苯甲醛与取代芳胺,在强酸介质中与尿素作用合成相应的尿素衍生物,都是按上述两步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37.
38.
合成和精制了五个4-甲基-6-羟基-2-吡啶酮衍生物,用核磁共振波谱和 红外光谱研究了它们在氘代二甲基亚砜溶液中的烯醇式、双酮式互变异构平 衡。热力学参数的计算表明,从烯醇式到双酮式构型的转变是一个吸热过程。 当氮原子上带有体积较大的取代基时,在相同的条件下,化合物更容易以双 酮式构型存在。  相似文献   
39.
本文讨论了Clarke导数与Dini导数的关系,这一结果为利用Clarke导数研究函数性质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0.
Polyphenol oxidase (PPO) is the enzyme responsible for enzymatic browning during the growth of insects. It is also involved in defense reactions and is related with immunities in insects. PPO, a metalloenzyme oxidase, catalyzes the oxidation of ο-diphenol to ο-quinone. The present paper de- scribes the effects of benzaldehyde and its p-substituted derivatives on the activity of PPO from the fifth instar of Pieris rapae L. PPO from the fifth instar of Pieris rapae L. was purified using ammonium sulfate fractionation and chromatography on Sephadex G-100. The enzyme kinetics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L-3,4-dihydroxyphenylalanine (L-DOPA) as substr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nzaldehyde, p- hydroxybenzaldehyde, p-chlorobenzaldehyde, and p-cyanobenzaldehyde can inhibit the PPO activity for the oxidation of L-DOPA. The inhibitor concentration leading to 50% activity lost, IC50, was esti- mated to be 5.90, 5.62, 2.83, and 2.91 mmol/L for the four tested inhibitors, respectively. Kinetic analy- ses show that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se compounds are reversible. Benzaldehyde, p- hydroxybenzaldehyde, and p-chlorobenzaldehyde are noncompetitive inhibitors while p-cyano- benzaldehyde is a mixed-type inhibitor. The inhibition constants were determined for all four inhibitors. p-chlorobenzaldehyde and p-cyanobenzaldehyde were more potent inhibitors than the other com- pounds.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developing PPO inhibition-based pestic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