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3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Dense fog events in the Yangtze Delta and their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daily observation records of fog and atmospheric visibility from 2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Yangtze Delta in the period from 1954 to 2005,th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of dense fog events(DFE)has been proposed in this paper,a quite complete time series of DFEs for the delta constructed,and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events analyzed sequentially.Preliminar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564 typical DFEs in the delta from 1954 to 2005.The most frequent season for DFEs was from October to next April,when the number of the events accounted for 89.9% of the annual total,while the least frequent season was summer,when the number only accounted for 1.6% of the total due to higher temperature and more convective weather in the season.In the Yangtze Delta, DFEs occurred less and were weaker in the 1960s,but turned to increase from the end of the 1970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1980s,with an abrupt change in 1978.Afterwards,DFEs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intensively,and indeterministically,and in particular,most fre- quently in the 1980s and intensively in the 1990s.However both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DFEs decline apparently in the period of 2000—2005 in the delta.  相似文献   
93.
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系统考察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轴带动,两翼展开,统筹协调,各具特色,高水平、高效率的大城市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4.
对广州番禺区ZK5孔中全新统横栏组淤泥沉积进行了总有机碳,总氮含量和碳氮比值分析。根据其变化可划分2个不同的沉积环境阶段,阶段Ⅰ(15.8-9.0m)的总有机碳含量变化幅度较大,总氮含量很低,碳氮比值较高。表明其有机质以陆源为主,有机质生产力明显受气候的控制,阶段Ⅱ(9-1.4m)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上升,变化较小,而碳氮比值下降,表明其主要受海洋的影响,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原地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95.
论长江三角洲的北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北界是通扬运河.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等分析,提出以苏北灌溉总渠作为长江三角洲北界的观点,这样里下河平原和太湖平原同属于长江三角洲,扩大了长江三角洲的范围.  相似文献   
96.
吴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828-2831
近年来,使用神经网络进行飞机系统辨识研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的Delta法和及其改进型--Zero法估计纵向气动参数的算法。使用加噪的飞机纵向数据仿真实验发现,Delta法和Zero法估计纵向气动参数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和假设参数初值,在合理选择参数的情况下能较好的辨识气动参数,但是实验发现,应用Delta法和Zero法估计参数对于飞行数据的质量、数量要求较高,且辨识的精度并不是很理想,在应用的时候应该慎重。  相似文献   
97.
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城市作为评价单元,选取2001年的相关数据,在MATLAB平台上,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土地面积、年末人口、GDP、财政收入、人均GDP、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额、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反应城市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对各城市进行归类,根据模糊聚类分析结果,把长江三角洲地区15城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和南京;第二层次:常州、嘉兴、镇江和绍兴;第三层次:扬州、南通、泰州、湖州和舟山.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城市合作,提高第三层次城市的综合实力,促进一体化发展;改造传统产业,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98.
 科技创新资源是区域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局和局部自相关等方法,重点分析了2000—2018年长三角区域研发经费、研发人员、企业等科技创新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动态演变特征,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科技创新资源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总体较为丰富,大致呈现出合肥-南京-苏州-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构成的Z形空间格局,空间差异在2000—2018年呈现出不断缩小的态势,科技创新资源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空间分布的越来越均衡,区域创新能力也相应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
卞东油田阜三段沉积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卞东油田阜三段为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通过岩心与测、录井数据观察分析本区三角洲沉积特征,识别相标志,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沙坝与前缘沙席三个主要的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沙坝是本区储层的主体相带。储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较强,隔层趋向分布于远离物源的方向,砂体连通性差,平面非均质性受沉积相带及砂体展布形态控制。  相似文献   
100.
黄河三角洲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宝地,笔者从该地区资源、环境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着手,探讨合理开发的有效途径,以促进三角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