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8篇
教育与普及   47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8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以原料MoS2为前驱体,经正丁基锂剥离和水热处理,制备出重新堆积的MoS2和钴离子掺杂的MoS2.利用XRD、TEM、SEM和EDS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重新堆积的MoS2和钴离子掺杂的MoS2的晶型均为2H-MoS2,但结晶度都比原料的差.重新堆积的样品的组成仍为MoS2,Co2+掺杂的...  相似文献   
92.
槲皮素-钴(Ⅱ)-核酸三元配合物荧光法测定核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温条件下,槲皮素与Co(Ⅱ)形成具有荧光的二元配合物.热变性小牛胸腺DNA与槲皮素-Co(Ⅱ)形成三元配合物,并使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大幅增强.激发波长334 nm,发射波长470 nm.基于此测定核酸,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在pH5.0时,线性范围0.4×10-5~3.0×10-5mol/L,检测限6×10-7mol/L,且共存物质干扰小.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w(Co)对CB2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调整CB2钢中w(Co)为0.5%,1.0%,1.5%,2.0%和3.0%.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室温拉伸等检测方法研究w(Co)对试验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Thermo-Calc和JMatpro-7.0模拟结果解释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w(Co)增加提高铬当量的值,使试验钢中δ铁素体含量减少,当w(Co)增加到1.5%时,δ铁素体基本消失;材料的抗拉强度随w(Co)的增加而增加,而延长率则先增加后降低;结果表明,w(Co)为1.5%时综合性能较好,即抗拉强度达到805.13MPa,延长率达到20.4%,布氏硬度为260.  相似文献   
94.
MEVVA离子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蒸汽真空弧放电能够产生高密度的金属等离子体.通过二或三电极引出系统,可以把金属等离子体中的金属离子引出,并加速成为载能的金属离子束,这是MEVVA离子源技术.将载能离子束用于离子注入,可以实现材料表面改性.经过MEVVA源离子注入处理的工具和零部件,改性效果显著,因此MEVVA离子源在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另一方面,利用弯曲磁场把等离子体导向到视线外的真空靶室中的同时,过滤掉真空弧产生的液滴(大颗粒),当工件加上适当的负偏压时,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在工件表面沉积,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平整致密的薄膜,称为磁过滤等离子体沉积.是一种先进的薄膜制备的新技术.此外,将MEVVA离子注入与磁过滤等离子体沉积相结合的复合技术,可以首先用离子注入的方法改变基材表面的性能,再用磁过滤等离子体沉积的方法制备薄膜,可以极大的增强薄膜与基材的结合强度,得到性能极佳的薄膜.适用于基材与薄膜性能差别大,结合不易的情况(例如陶瓷、玻璃表面制备金属膜).本文简要介绍了MEVVA离子注入技术、磁过滤等离子体沉积技术和MEVVA复合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95.
WC—Co硬质合金的MEVVA源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卢瑟福背散射,俄歇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现代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Ta离子米注入和Ta+C双注入的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表面的微化学和微结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口和国产的WC-Co刀具的Ta注入和Ta+C双注入的表面改性研究,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草酸盐前躯体,前躯体低温分解制备系列Zn1-xCoxO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吸收光谱对样品的结构、表面形貌、Co离子所处的价态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呈无规则颗粒状,样品平均粒径随Co掺杂量的增加而变小;Co离子处于+2价态,在取代Zn位;样品的结构与光学特性存在一定联系,掺Co后晶粒尺寸明显的减少与Urbach能明显的增加有关,随Co含量x的增加晶格参数增大、Co2+的d-d吸收强度增加而带隙变窄,当Co的含量x>0.03时晶胞参数转而变小、d-d吸收强度增加缓慢.通过结构与吸收的比较分析,认为掺Co样品的晶格相对于纯的ZnO膨胀可能是由于Co2+的等电子杂质效应引起晶格扭曲使晶体的无序度及缺陷密度增大造成的,x>0.03时一部分Co2+离开其四配体位产生聚集可能是造成晶胞参数下跌、d-d吸收强度变化缓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7.
LiNi_(0.8)Co_(0.2)O_2的表面修饰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恶性相互作用引起正极材料和电池性能的劣化。将 L i Ni0 .8Co0 .2 O2 ,L i OH.H2 O和 H3BO3以摩尔比 10 0 :1:2均匀混合 ,5 0 0℃热处理 10 h,在 L i Ni0 .8Co0 .2 O2 表面包覆上一层 L i2 O- 2 B2 O3玻璃层。用 X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和 X光衍射分析对包覆前后 L i Ni0 .8Co0 .2 O2 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表面修饰有效地抑制了 L i Ni0 .8Co0 .2 O2 和电解液之间的恶性相互作用 ,材料的实际比容量提高 ,充放电循环稳定性改善 ,自放电速率减小。表面修饰处理是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8.
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与Co2+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发散法合成了G3.5和G4.0的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研究了树状大分子的代数、树状大分子与Co2 的摩尔比、溶液pH值、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树状大分子与Co2 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存在G4.0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时,配合物水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出现在356nm处;当存在G3.5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时,混合物水溶液在可见光区域几乎没有吸收;当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和Co2 的摩尔比由1:10变为1:30时,配合物水溶液在356nm处的吸光度增加;随反应时间延长,配合物水溶液的吸光度增加;溶液pH值和反应温度对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与Co2 的相互作用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
本文通过离子注入向钨体中注入能量为100keV氦离子,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以及慢正电子束分析(SPBA)手段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氦在钨体中的行为以及相关缺陷的演化.实验结果表明:低温退火并未改变相关缺陷的类型,样品S参数的下降表明低温退火导致了缺陷浓度的降低;当退火温度达到700℃时,样品S-W参数线性分布的变化表明缺陷类型逐渐发生改变;随着退火温度的进一步升高,He相关缺陷的演化程度加剧并向更深处迁移.  相似文献   
100.
离子注入聚醚砜的射程分布和能量淀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了15 keV N+和Ar+注入聚醚砜薄膜的射程分布和能量淀积分布,利用计算的结果说明了离子注入聚醚砜膜后,薄膜表面电导率增加(增加5个数量级)和光吸收率增加(最大吸收率从44%增加到82.5%)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