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27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75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9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556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采用臭氧氧化法对酸性红B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反应时间、臭氧通量和初始反应pH值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红B质量浓度为250mg/L、反应时间为10min、臭氧通量为10.53mg/min和初始反应pH值为10.0的条件下,酸性红B去除率可达到99.31%,TOC去除率达到44.91%。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臭氧可有效破坏酸性红B分子中的共轭体系,达到脱色的目的。臭氧氧化降解酸性红B近似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ln(c0/ct)=0.167 7t+1.624 7。  相似文献   
942.
【目的】研究比较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IA857高效转化的最优方法。【方法】以质粒pHCMC04(大小为8089bp)转化突变型枯草芽孢杆菌IA857,分别用电转化法、原生质体法、电击法诱导的原生质体法、Spizizen低盐环境感受态转化法(简称S法)、低盐环境形成饥饿感受态法及其改良方案在其它突变菌株的试验方法(简称C法)进行实验,通过比较优化得出最优转化方法。【结果】采用S法转化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IA857,质粒加入量为70ng时,转化后直接摇床培养1h转化率最高达到1.2×104 CFU/μg DNA,可以满足枯草芽孢杆菌高效转化的要求。【结论】得出了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IA857最优转化方法并提出转化枯草芽孢杆菌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43.
中职师资培训是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能力的重要保障.培训测评是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手工测评不仅浪费人力、财力,耗时长,也容易出错,同时还存在一些人为因素,使信息可靠性、真实性下降.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当前实用软件开发主流技术,以安徽省中职师资培训测评系统为例,研发了基于B/S三层架构的中职师资培训测评系统.设计的系统已在安徽省中职培训中心使用,性能稳定,运行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44.
B-(E,F)-凸性条件下,研究了一类广义凸规划问题,得到了相关结论及最优性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45.
In this short review, we present the current status about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for some important semileptonic decays of B/Bs mesons. We firstly gave a brief introduction for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for B/Bs → P(l+l-, l-v-l, vv-) decays, the BaBar's R(D) and R(D*) anomaly, the P′5 deviation for B0→ K*0μ+μ decay. We then made a careful discussion about the evaluations for the relevant form factors in the light-cone QCD sum rule, the heavy quark effective theory, and the perturbative QCD factorization approach. By using the form factors calculated in the perturbative (pQCD) approach, we then calculate and show the pQCD predictions for the decay rates of many semileptonic decays of B/Bs mesons. We also made careful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for these pQCD predictions and found, in general, the following points: (a) For all the considered B/Bs semileptonic decays, the next-to-leading order pQCD predictions for their decay rates agree well with the data and those from other different theoretical methods; (b) For R(D) and R(D*), the pQCD predictions agree very well with the data, the B aBar's anomaly of R (D(*)) are therefore explained successfully in the standard model by employing the pQCD approach; and (c) We defined several new ratios RD^l,τ and RDs^l,τ, they may be more sensitive to the QCD dynamics which controls the B/Bs→(D(*), Ds(*)) transitions than the old ratios, we therefore strongly suggest LHCb and the forthcoming Super-B experiments to measure these new ratios.  相似文献   
946.
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B→D~(*) l-l -ι semileptonic decays and calculate the branching ratios B(B→D~(*) l-l -ι) and the ratios R(D~(*)) and R_D~( l,s) by employing the perturbative QCD(pQCD)factorization approach.We find that(a)for R(D)and R(D*)ratios,the pQCD predictions are R(D)=0.430-0.026?0.021,R(D*)=0.301±0.013 and agree well with BaBar’s measurements of ReD e?T T;(b)for the newly defined R_D~1 and R_D~s ratios,the pQCD predictions are R_D~l=0.450-0.051+0.064 and R_D~s=0.642-0.070+0.081,which may be more sensitive to the QCD dynamics of the considered semileptonic decays than R(D~(*)) and should be tested by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947.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是近年来中药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以HL-7702肝细胞构建肝细胞膜色谱,并运用到地黄抗化学性肝损伤的活性成分研究。首次发现地黄中的麦角甾苷和吉奥诺苷B1能与肝细胞结合,进一步证实这两个化合物对H2O2诱导肝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是地黄中抗化学性肝损伤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48.
建立了一种通过油包水(W/O)乳状液膜体系分离丹参水提液中丹酚酸B的方法。通过对内水相氢氧化钠浓度、表面活性剂山梨糖醇酐油酸酯(Span80)用量、载体三辛胺浓度、油内比、乳水比和迁移时间的优化,获得了一个高效的乳状液膜体系。最优提取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0.012 5 mol/L,山梨糖醇酐油酸酯质量分数4.0%,三辛胺浓度0.01 mol/L,油内比10:6,乳水比1:4,迁移时间10 min。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该乳状液膜体系能快速有效地从实际样品中提取分离丹酚酸B。  相似文献   
949.
对含磷高强B250P钢板的连续退火工艺进行了模拟实验,通过光学金相、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及拉伸实验,研究了连退工艺中加热速度、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及冷却速度对B250P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250P钢晶粒尺寸随着加热速度的增加、退火温度的升高及冷却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退火过程中B250P钢析出相主要为纳米级的NbC和TiC,具有钉扎位错和大角度晶界及细化晶粒的作用.B250P钢的r值随着加热速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而减小;提高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r值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950.
采用轧后空冷+超快速冷却工艺,研究卷取温度对热轧铁素体/贝氏体(F/B)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卷取温度由504℃降至250℃时,铁素体体积分数变化很小(857%~878%),铁素体晶粒尺寸变化也很小(36~37μm),组织中的硬相由以贝氏体为主转变为以马氏体为主;实验钢的抗拉强度由510MPa升至597MPa,屈服强度由475MPa降至389MPa,延伸率变化较小(322%~350%).另外,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铁素体与贝氏体或马氏体间的变形协调能力降低,使扩孔过程中微孔提前形核,同时加快了已有微孔的长大及合并过程,导致试样发生的塑性变形减小,扩孔性能降低,扩孔率由1014%降至5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