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篇 |
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9篇 |
丛书文集 | 2篇 |
教育与普及 | 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篇 |
现状及发展 | 15篇 |
综合类 | 9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Hylarie Kochiras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2009,40(3):267-280
A striking feature of Newton’s thought is the very broad reach of his empiricism, potentially extending even to immaterial substances, including God, minds, and should one exist, a non-perceiving immaterial medium. Yet Newton is also drawn to certain metaphysical principles—most notably the principle that matter cannot act where it is not—and this second, rationalist feature of his thought is most pronounced in his struggle to discover ‘gravity’s cause’. The causal problem remains vexing, for he neither invokes primary causation, nor accepts action at a distance by locating active powers in matter. To the extent that he is drawn to metaphysical principles, then, the causal problem is that of discovering some non-perceiving immaterial medium. Yet Newton’s thought has a third striking feature, one with roots in the other two: he allows that substances of different kinds might simultaneously occupy the very same region of space. I elici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three features. For Newton to insist upon all three would transform the causal question about gravity into an insoluble problem about apportioning active powers. More seriously, it would undermine his means of individuating substances, provoking what I call ‘Newton’s Substance Counting Problem’. 相似文献
102.
杨慕华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2(3):37-40
新加坡创造了东亚国家现代化的奇迹,建立起了高度的政治文明,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中国学者从新加坡政体、政党政治、政府、外交方面对新加坡政治进行了大量研究,虽然目前对新加坡政治研究存在着研究盲点和重复现象,但总的来说,研究成果丰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加坡政治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3.
花尾榛鸡冬季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花尾榛鸡冬季食性研究的情况,发现在冬季稳定期(12月至1月)取食地和食性都有变化。取食地主要是次生阔叶林,而取食的树种简单,仅取食桦树、榛树和杨树。但以桦树为最喜树种,取食部位较宽,为叶、芽苞和花序及嫩枝,对榛树取食叶和花序,对杨树仅食芽苞。其取食大小与嘴大小呈曲线回归。 相似文献
104.
行动研究是目前学术界流行的一种注重解决外语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行动研究的产生、发展以及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接着从两个平台构建、大学英语教师自我发展之路及学习型组织建设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多芯片组件(MCM)的可测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在线测试技术测试MCM时不能达到满意的故障覆盖率的困难,采用可测性技术对MCM进行设计.根据MCM的特点和测试要求,提出了在JTAG标准基础上扩展指令寄存器,添加专门的用户指令,融合扫描通路法、内建自测试法等可测性方法,分层次地对MCM进行全面测试.建立模型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测试MCM,缩短了测试时间,故障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06.
语言焦虑有促进型焦虑(facilitating anxiety)和妨碍型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之分。本运用行动研究法分析外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妨碍型焦虑形成的因素,探索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将妨碍型焦虑转化为促进型焦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7.
109.
辛巍巍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67-72
纪律性惩戒和学术性惩戒的分离,是英美法系国家法院决定是否对高校学生提供司法救济的基础,与大陆法系国家以惩戒强度不同来提供救济的模式相比,有更大的合理性。我国应当借鉴西方国家高校惩戒行为司法救济模式,在受案范围上以惩戒强度为标准、在审查强度上以惩戒性质为基准。 相似文献
110.
“科教兴陕”是陕西振兴的重要前提,具有相对优势的陕西科技和教育实力,对于陕西农业、工业、旅游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但要真正实现经济腾砂,赶上世界潮流,就必须拥有先进的科技和发达的教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