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黄河、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及森林植被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流失土壤60亿t,占世界总侵蚀量(600亿t)的1/10,每年的入海泥沙量约20亿t,占世界入海泥沙量(240亿t)的1/12。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造成土壤中养分流失,化肥、农药等污染物对水质的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且大量的侵蚀泥沙淤积湖泊、抬高河床,降低了其调泄洪水的能力,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此外,表土的大量流失,土层变薄,土壤性状恶化,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抗灾功能减低。为此,在分析我国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区黄河、长江流域土壤侵蚀的成因、特点、危害及其与植被恢复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森森植被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152.
长江河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示踪流域地表水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2-2015年开展的6次长江干、支流系统采样和南通站3个水文年的连续采样,通过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和δ18O)分析,研究长江干流河水氢氧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地表水循环的指示。结合多年同位素数据,长江干流多年平均河水线可以表示为:δD=7.56δ18O+6.75,n=333,R2=0.939 9,p<0.000 1。长江干流河水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受不同来源、蒸发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并表现出大陆效应、纬度效应和海拔效应。下游河水同位素组成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控于季风降水,月际变化则主要受三峡大坝调蓄过程与下游两湖贡献比例的影响;尤其在洪峰事件中河水同位素异常偏正,反映中下游湖泊群、稻田水、地下水等显著贡献。流域大规模的大坝建设对河水的拦蓄和混合均一化作用,显著影响了长江流域水循环过程,其对河流和近海生态环境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3.
陈文秀  何纳轮  史亚利  安伟  杨敏 《科学通报》2020,65(14):1387-1394
由于高氯酸盐干扰甲状腺对碘的吸收,抑制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导致碘缺乏症,近年来引起了环境学家和卫生部门的广泛关注.为研究高氯酸盐在我国人群中多途径暴露情况,通过对"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全国重点城市饮用水水质监测数据统计,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摄入量,计算出全国14个城市居民在摄入、呼吸、皮肤接触3种暴露途径下高氯酸盐的贡献率,并分析不同流域地区高氯酸盐贡献率的差异.结果显示:(1)我国自来水中高氯酸盐浓度在0.149~152μg/L之间.各省份污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武汉、上海、成都污染最为严重.(2)呼吸和皮肤接触途径下高氯酸盐的贡献率很小,分别为0.88%和0.27%,主要为经口摄入途径,其中饮用水、谷物、蔬菜约占总摄入量的92%,具体为蔬菜(32.05%)>饮用水(32.02%)>谷物(28.12%)>肉类(2.51%)>水果(2.30%)>薯类(1.85%)>乳类(1.31%)>蛋类(0.87%)>水产品(0.86%)>豆类(0.16%)>食糖(0.02%).(3)长江流域地区人群高氯酸盐暴露途径主要为饮用水,其他流域地...  相似文献   
154.
以五大发展理念与职能三要素为支撑构建城市等级和职能结构的评价模型,并将两者纳入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测度,分析长江流域城市等级与职能耦合协调性.研究表明:(1)从城市等级与职能单指标来看,等级体系整体呈现出“自下而上”综合水平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多子系统以上海为首,集聚程度高且强的反“C”形分布特征;职能结构综合指数三要素均衡发展(上海、成都等)、双要素支撑(武汉、苏州等)与单要素基底衬托的三级体系,空间分布上在流域东北部形成一片高水平集聚的“角形片区”;(2)从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看,耦合度与协调度的水平分布出现较大的反差,整个流域耦合协调性表现为86%的优质耦合与80%的轻度协调并存的分布差异,即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度处于非常高的水平,而协调度则处于非均衡发展的状态.只有类似于上海、武汉、重庆等高水平、大规模的城市才具备“双高”的统筹能力;(3)从耦合协调度的组合类型来看,绝大多数城市的等级与职能的耦合协调类型都为高耦合低协调,处于非理想的发展状态,未能产生较好的“共振效应”;(4)从影响因素看,耦合协调度主要受发展阶段、战略规划、区域分工与对外开放以及科技创新与产业集...  相似文献   
155.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是评价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长江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开展长江流域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对了解流域植被生长情况和生物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ASA模型,反演长江流域植被NPP,分析长江流域2001—2018年不同时空尺度下的植被NPP的演变特征以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CASA模型对于长江流域植被NPP的反演效果较好,可以反映研究区的植被NPP的实际状态,长江流域多年植被NPP为572.72 gC/(m2·a)。时间上,长江流域植被NPP年际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2001—2007年NPP年均值变化明显,呈波动式上升;2008—2018年相对变化趋于平稳,植被NPP年内变化层次感比较明显,夏半年(4—9月)NPP月均值较高,对全年NPP总量的贡献率为77.61%。长江流域植被NPP空间格局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总体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递增,长江流域在18年间植被NPP增加的面积大于减少的面积,NPP增加趋势主要分布在岷沱江水系南部、嘉陵江水系西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