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系统科学   106篇
丛书文集   73篇
教育与普及   1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22篇
综合类   209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林  王颖 《今日科技》2010,(5):33-36
5月15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俞敏洪,出现在中国计量学院万人体育场,应邀参加大学生创业创新论坛暨浙江省第七届"挑战杯"决赛开幕式。他们与从全省各大高校赶来的5000多名大学生展开了一次巅峰对话,用他们的成功经历发出创业召唤,用自己的人生积累给予同学们成长成才的启示,激励大学生用理想和青春去碰撞出一个创新的未来。  相似文献   
72.
根据轿车车身高度调整计算SUV的作用力平均高度的数据处理方法,验证SUV与轿车发生正碰时,次级能量吸收结构有助于提升轿车的安全性能.搭建SUV与轿车正碰模型,进行正碰模型的仿真计算.对原次级能量吸收结构进行改进,添加薄壁结构件,比较添加薄壁结构件前后的车身响应,验证添加薄壁结构件有助于解决原次级能量吸收结构的问题,提升碰撞相容性.  相似文献   
73.
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议规模越来越大,单台视频会议多点控制单元(MCU)的处理能力无法承担大量用户的同时接入,视频会议之间的级联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级联视频会议中多画面的处理比较复杂,很多MCU厂家限定级联会议只能看到单画面。针对这个问题,本论述提出了一种视频会议级联中多画面的处理方法,在处理逻辑、图像效果和资源消耗上取得很好的平衡,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4.
参照欧洲ECE R66法规要求,建立客车侧翻仿真模型及其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利用LS_DYNA软件对客车侧翻碰撞试验和客车座椅动态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将4个HybridⅢ50%男性假人模型放置在客车最薄弱的车身段座椅上。对客车侧翻过程中,3种约束条件(无安全带、两点式安全带和三点式安全带)的乘员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安全带约束时,假人头部和颈部将受到严重损害;两点式安全带和三点式安全带对于所有假人颈部及胸部的保护效果相近;两点式安全带能有效降低大部分假人的头部损伤风险,但碰撞侧外侧假人头部损伤值仍较高。  相似文献   
75.
分析了大型高功率激光装置在线可替换单元装校过程的特殊性,建立了基于区域划分的下装系统的方向包围盒,在包围盒的计算中引入闵可夫斯基和的概念,并在其基础上对分离轴的选择进行优化组合,结合碰撞的局部性原理,构建了一种动态的OBB(Oriented Bounding Box)层次树检测方法,经过中国大型高功率激光装置下装系统的装校仿真实践,结果表明这种划分区域的连续检测方法高效可靠。  相似文献   
76.
针对国内某款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结构特点,建立了车辆后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利用有限元理论分析和优化车辆的安全性能方案,对比新能源车和原型车的弯曲模态、扭转模态和扭转刚度,并通过控制动力电池箱的X向位移和后排座椅靠背上部 的Z向挂钩位移,对现有的结构方案和整车后碰撞安全性进行优化和改进.结果表明,该HEV的...  相似文献   
77.
Mesozoic granitoids are widespread in the Qinling-Dabie-Sulu orogenic belt. Precise U-Pb dating on these granitoids can reveal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tinental collision orogen and thus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nature of magma sources. This study presents zircon LA-ICP-MS U-Pb dating and whole-rock geochemical analyses for two intrusions at Changba and Huangzhuguan in western Qinling. Zircon U-Pb ages for central and marginal phases of the Huangzhuguang intrusion are 214±1 Ma and 213±3 Ma, respectively. Zircons from the Changba intrusion yield a dominant cluster with an U-Pb age of 213±2 Ma. Collectively, these ages are younger than ages of 220 to 240 Ma for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due to the continental collision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Block and the North China Block, corresponding to syn-exhumation magmatism. Some inherited zircons occur in the Changba intrusion, yielding a weighted mean of 206Pb/238U ages at 757±14 Ma.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Changba intrusion has the crustal source of mid-Neoproterozoic ages and a tectonic affinity to the South China Block. Geochemically, the two intrusuons are both rich in LILE and LREE but depleted in HFSE and HREE, similar to arc-type igneous rocks. The Huangzhuguang intrusion exhibits linear correlations between SiO2 and the other major oxides, implying chemical evolution from a cognate magma source. It contains mafic enclaves, suggesting possible mixing of felsic-mafic magmas. The Changba granite is rich in Si and K but poor in Fe and Mg as well as has a high value of Fe*, suggesting strong differentiation of granitic magma. Therefore, the two intrusions were derived from the Late Triassic anatexis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South China Block. This process may be coupled with exhumation of the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stage of late collision.  相似文献   
78.
近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第二届“受关注论文”评选揭晓. 郑永飞教授、汪品先教授撰写的2 篇评述文章和吴福元研究员等3 个课题组的研究论文分别入选.  相似文献   
79.
随着轨道列车速度的不断提升,列车的被动安全性日益受到重视。以某型城际动车组作为研究对象,使用Hypermesh和Ls-Dyna有限元仿真软件对车辆不同的碰撞场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仿真模拟分析,获得了车辆在碰撞过程中的速度、变形以及能量变化等关键参数。从乘客生存空间、纵向平均减速度、车轮抬升等方面验证了车辆的防碰撞性能,可为今后类似列车防碰撞设计提供案例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利用船舶避碰几何的数学方法,建立高速船碰撞危险范围数学模型,并对高速船的碰撞危险范围进行预测,得出高速船碰撞危险范围与船速比及dCPA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使船舶驾驶人员迅速了解与高速船舶可能发生碰撞的区域,提高判断碰撞危险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