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探讨卒中后癫痫(PSE)发作危险因素及抗癫痫药物治疗时机,选取2012年1月—2020年1月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 792例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1 902例),依据卒中后癫痫是否发作分为伴发癫痫组(n=108)和未发作组(n=1 794)。记录其临床特征及脑电图表现,收集并对比基本资料。按照首次PSE发作后是否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分为早发治疗、早发未治疗、迟发治疗和迟发未治疗4组,对比各组癫痫二次发作情况及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结果显示,1 902例卒中患者中伴发癫痫108例,占5.68%(108/1 902),其中早发型48例(记为早发组),迟发型60例(记为迟发组)。早发组与迟发组局灶性发作、全面发作占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部位(皮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后渗血、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脑卒中后并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显示迟发治疗与迟发未治疗组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提示脑卒中后早发型癫痫多为部分发作,迟发型癫痫多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受累脑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癫痫自动检测算法多集中于为单个患者建立检测模型,泛化能力较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跨患者癫痫自动检测算法.该算法使用多个癫痫患者的脑电数据,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分析脑电数据间存在的特征,再对特征进行筛选,训练出一个跨患者的癫痫自动检测模型.该算法不需为每个患者建立单独的检测模型,实现了仅使用一个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糖尿病和癫痫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二者的共病现象亦随之增加,且已有研究证实糖尿病与癫痫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对于二者共病的认识仍不充分。文章就糖尿病共病癫痫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共病癫痫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以反复癫痫性发作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癫痫性发作的自动检测是通过机器学习及数据挖掘等方法对癫痫发作脑电自动识别的一种技术。如何设计合适的脑电特征提取方法是有效完成癫痫性发作自动检测的关键所在。文中系统总结了用于癫痫性发作自动检测的脑电特征提取方法,分别从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时频分析、非线性动力学、图论、癫痫计算模型6个方面将已有的癫痫脑电特征提取方法进行归类,并对每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21例选择性胼胝体切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麻醉处理,认为以采用快速诱导静脉复合全麻为好。术中辅助吸入低浓度异氟醚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神经信息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断神经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神经科学问题. 目前已提出了多种成熟的方法计算神经网络之间的耦合强度, 但是对于神经网络之间耦合方向(信息流)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 一般的香农熵计算方法仅仅利用了样本重复概率的统计信息, 而贝叶斯估计则充分利用了整体先验知识和样本重复概率. 基于最小平方误差的贝叶斯估计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信息论的相位耦合方向指数计算方法. 经过集总参数神经网络模型所产生的仿真信号检验表明, 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两个系统间的耦合方向, 并且减少了对数据长度的依赖性, 使分析短时高噪的复杂生物信号成为可能. 应用该新方法分析了癫痫病人临床信号,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判断出癫痫发作时各区域之间的影响方向, 并揭示了癫痫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7.
合成7-取代苄氨基-4,5-二氢-[1,2,4]三唑并[4,3-a]喹啉类衍生物,并进行了抗惊厥作用研究.抗戊四唑(PTZ)实验结果显示,7-(3-溴苄氨基)-4,5-二氢-[1,2,4]三唑并[4,3-a]喹啉(4j)的作用最强,其ED50为5.0mg/kg,保护指数PI为20.7,作用明显强于对照药物,安全性也明显优于对照药物;而抗电惊厥实验结果表明,7-(3-氟苄氨基)-4,5-二氢-[1,2,4]三唑并[4,3-a]喹啉(4i)的作用最强,其ED50为15.3mg/kg,保护指数PI为7.2.同时用旋转棒法测定了化合物的神经毒性,其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的神经毒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18.
引用一种“信息传输”理论来研究不同生理状态时的脑电时间序列,比较了正常人和在急性缺氧条件下、睡眠条件下及局灶性癫痫病患者的大脑皮层信息传输,发现在各种情况下的大脑皮层信息传输有非常特殊的现象:在急性缺氧时,人的大脑皮层信息传输量各导联均较正常人高;当深睡时,各导联的信息传输量均较正常人低;局灶性癫痫病人痫性导联与其他导联间的皮层信息传输量有明显增加,而非痫性导联信息传输量 对降低,用脑皮层信息传输量来分析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脑电信号是一个极有潜力的方法,可能为研究和理解大脑的活动机理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吴强 《甘肃科技》1999,15(4):37-37
1概念(外伤后癫痫,早发外伤后癫痫,迟发外伤后癫痫)外伤后癫痫(Posttraumaticepilepsy)亦称外伤性癫痫,是指颅脑损伤后或因颅脑损伤而引起的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于颅脑损伤后数分钟至数年内均可发生。颅脑外伤后立即发生的或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发生的癫痫发作通常称作早发性外伤后癫痫(Earlyposttraumaticepilepsy),而于外伤后数周或数日后发生者称为迟发性外伤后癫痫(Lateposttraumaticepilepsy)。但至今对早发外伤后癫痫尚无统一公认的定义。J…  相似文献   
20.
国际新闻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9):12-13
基因突变引发致命白血病;新型大脑成像技术助力癫痫病灶探测(图);雌性进化并非只为“找对象”(图);地外智能生命出现的概率极低;美揭示胎盘进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