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教育与普及 | 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南极磷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松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24(4):57-60
南极洲面积.1400万km2,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明确归属的国际区域,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圈部分称为南大洋,面积为36×106km2.南大洋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南极大磷虾是地球上最大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其现存量的最新估计为6.5-10亿吨,它支持着世界上最庞大的须鲸、海豹和企鹅等高层捕食者的种群,同时也形成巨大的潜在渔业资源,每年的可捕获量可达1亿吨,这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每年鱼类和甲壳类渔获量的总和(0.99亿吨),被认为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最大、也是最后一个动物蛋白库.对于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的当今世界,南极磷虾资源有着无限前景.近年来南极渔业的发展是与世界范围内传统渔业的过度捕捞和资源衰退以及七十年代200海里渔业保护区宣言分不开的.自从南极磷虾的巨大生物量被人们认识之后,人们就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南极磷虾作为一个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捕捞对象.70年代中期,开始了大规模的商业化捕捞.到1982年达到创记录的5528,201吨,其中93%被前苏联捕获.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南极磷虾的捕获量也急剧减少.目前主要有下列四个国家对南极磷虾进行商业捕捞智利、俄罗斯、波兰和日本,日本占整个捕获量的80%.南极磷虾资源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蛋白资源,并且被认为具有很大的药物前景,波兰和苏联有文献称磷虾为健康食品,并且用南极磷虾来治疗动脉硬化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在磷虾体内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有用化学物质,有几种经研究被认为具有商业开发的价值.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人口大国来讲,对南极磷虾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2.
于2010年4,10月,2011年1,5和7月对广西山口红树林区内稚幼鱼4个季节5个航次的采样数据进行分析.红树林缘潮滩和红树林内潮沟采样工具分别为定置张网及鱼笼.共采获稚幼鱼40种,隶属于8目24科,所有种类均为硬骨鱼类.红树林区各季节优势种变化较大.林缘潮滩优势种分别为:春季(4和5月)为前鳞鲻(Mugil ophuyseni)和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秋季(10月)为印度小公鱼(Stolephorus indicus);冬季(1月)为前鳞鲻;夏季(7月)为短吻鰏(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和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林内潮沟优势种分别为:春季(4和5月)为眶棘双边鱼(Am-bassis gymnocephalus)和斑鰶;秋季(10月)为短吻鰏;冬季(1月)为前鳞鲻和纹缟鰕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夏季(7月)为犬牙细棘鰕虎鱼(Acentrogobius caninus).以质量计算不同季节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潮滩平均值分别为D=1.83,H′=1.5,J=0.53;潮沟指数分别为D=1.63,H′=1.46,J=0.58.本研究表明山口红树林生态系统内稚幼鱼H′偏低.通过分析鳀科、鲱科以及鲻科鱼类在本研究区域内具有较为典型的生境转移现象,可以认为山口红树林区具有支撑近海鱼类育幼和摄食的作用,同时,该林区内稚幼鱼对当地渔业资源具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33.
2003年8月1日12时,厦门市第五次伏季休渔结束了。 我国自1995年起实施伏季休渔制度,福建省则于1997年开始实施,随着休渔区域的扩大,福建南部继之于1999年实施伏季休渔,厦门市也就在1999年6月1日零点至7月31日24点实施第一次休渔。2000年,休渔期限调整延长了24小时,为自6月1日12时 相似文献
34.
35.
水利工程与渔业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以来,随着各国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许多江河兴修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筑闸建坝,发挥了发电、防洪、灌溉的综合效益,对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许多水利工程由于当时水利和渔业部门相互沟通研究不够,在建坝时对渔业发展考虑较少,最后大坝建成后 相似文献
36.
在全球渔业资源衰退的形势下,综合性大学渔业资源生物学的教学应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渔业资源保护意识"为核心思想,紧紧围绕"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中心,坚持"综合考虑渔业、生态和社会3方面要素",并通过生态系统理论启发渔业资源保护意识,通过系统动力学理论搭建渔业资源保护的桥梁,通过渔业资源经济学理论优化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实现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7.
【目的】以曹妃甸某污水排海工程为例,对排海工程渔业资源损害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探讨,为今后类似工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大量已有研究成果及经验的基础上,对水污染生物资源损害计算基本公式、受损范围及死亡率的确定方法进行讨论。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定量分析工程对渔业资源造成的损害。【结果】工程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损害的面积约为0.218km2,在此范围内,仔鱼和鱼卵的损失量分别约为4.65×106尾和9.63×106个,而成鱼基本不受影响。【结论】本方法的提出对今后海洋工程生物资源损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重庆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施工江段鱼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对该特征可能有影响的环境因子。【方法】于2015年12月22日和2016年3月29日、8月3日、11月2日在大桥上下游江段使用 Simrad EY60回声探测仪对渔业资源进行水声学调查。【结果】4次调查结果显示:大桥上游江段的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5.8×10-3,9.1×10-3,24.6×10-3和8.4×10-3个 ·m-3,大 桥 下 游 江 段 的 鱼 类 平 均 密 度 分 别 为 7.4×10-3,15.3×10-3,39.4×10-3和20.6×10-3个·m-3;2016年8月3日在大桥下游江段探测到的鱼类密度大于其他3次调查在同一江段探测到的鱼类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上下游江段鱼类密度分布不均,下游的鱼类密度比上游的大,夏季的鱼类密度比冬、春季的大;鱼类密度的空间差异性和季节差异性可能与鱼类生命活动的季节变化、当地的河流环境差异相关,也可能与桥梁的施工影响相关。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39.
伏季休渔实施十年论我国渔业资源和资源管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科学家预言,21世纪是海洋世纪。占地球表面71%的广袤海洋.现今存留的以海洋鱼类为主,以及甲壳类、头足类、棘皮类和藻类等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食物库,越来越引起人类的关注,人们在采捕海洋生物资源的活动中.逐渐清醒认识:海洋生物这一再生资源仍然存在严峻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