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9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研究石油烃污染对海胆胚胎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胚胎发育毒性实验方法,分6个质量浓度组(1.0、2.0、4.0、8.0、16.0、32.0 mg/L)分别进行0#柴油和船用燃料油分散液对马粪海胆浮游幼虫发育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油品分散液对胚胎发育至二腕幼虫和四腕幼虫阶段有明显的毒性作用.随着受试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幼虫的体长变短,畸形率及死亡率显著增大.船用燃料油分散液48 h和72h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4.57、2.71 mg/L;0#柴油分散液48 h和72 h的EC50分别为3.39、1.87 mg/L,故0#柴油的毒性大于船用燃料油.  相似文献   
52.
太阳岛景观水体藻类演替与生物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宇宙培养法模拟北方景观水体富营养化过程,揭示浮游藻类的演替趋势及多样性变化。研究表明,北方静止景观水体在无外源污染输入情况下,水体污染程度加重主要来源于底泥向上覆水释放营养物质。富营养过程中,藻类并不是所有物种共同繁殖生长,而是优势物种逐渐发生演替。演替过程为:初期为绿藻门、迁移至蓝藻门,至富营养化阶段优势种为黄藻门;蓝藻门数量先增加,后减少;黄藻门由于适应低温淡水环境,其个体数量一直上升,最后成为优势种,不同于我国其他淡水湖及景观水体的水华藻类。通过Margalef’s、Menhinick’s、Shannon-W iener、Simp-son’s和OD(多样性测度)多样性指数计算发现,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浮游藻类的物种丰度逐渐变小,多样性减退。  相似文献   
53.
长江口3个不同生态系的浮游植物群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初步研究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存在3个不同的生态系,与以盐度划分的水团(长江河口水、长江冲淡水、外海水)基本一致,每个生态系包含1个浮游植物群落,1997-2000年的7个航次调查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93种,其中大部分为硅藻,长江口的浮游植物基本可归为5个类群;淡水类群,河口半咸水类群,近岸低盐性类群,外海高盐类群,海洋广布性类群,它们自西向东在3个生态系中有明显的分布格局,并且随着长江径流量的变化而摆动和变化。根据栖息水域的盐度浮游植物可分为3个群落;河口群落,冲淡水低盐群落,外海高盐群落。  相似文献   
54.
为提高污染水体中双酚A光降解效率,采用铜绿微囊藻进行强化,研究该藻强化光降解去除水中双酚A的效能和动力学规律,并讨论了藻质量浓度、pH值及光源等因素对降解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藻类质量浓度相对较大时,光降解反应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提高反应液中藻类质量浓度可提高双酚A的降解率;pH值对光降解速率有显著影响,当pH值为5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光源对反应速率也存在影响,光源采用紫外灯时,光降解反应速率是同条件下高压汞灯作为光源时的9倍,其原因是后者不能使反应液中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  相似文献   
55.
源于深部天然气藏渗漏或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甲烷,可导致海洋沉积物中生成δ13C明显负偏的碳酸盐矿物.对NH-1孔沉积物样品的碳酸盐含量、全岩碳酸盐及生物碳酸盐δ13C、有机碳含量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较高(平均6.90%);全岩碳酸盐δ13C(-6.09‰~-0.48‰)与正常海相碳酸盐相比明显负偏;浮游有孔虫(G.rube)壳体碳酸盐δ13C(-0.834‰~0.004‰)明显低于正常值.结合海域的地质特点,认为这很可能是沉积物中较高甲烷通量背景条件下自生碳酸盐的形成所导致的.有机碳、氮数据与全岩碳酸盐δ13C的相关性分析指示了有机质也可能是全岩碳酸盐δ13C偏低的根源之一.因此,NH-1孔碳酸盐碳同位素特征是较高甲烷通量背景下甲烷缺氧氧化-硫酸盐还原及有机质缺氧氧化-硫酸盐还原等地球化学过程的综合反映.全岩碳酸盐δ13C含量可用于指示沉积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及较高甲烷通量的存在.  相似文献   
56.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中继培养以后.以1∶1接种不施肥培养的新方法.此法能在两天内培养出育苗生产所要求的高浓度饵料液,饵料液的氨氮含量及三态氮总量较常规培养分别降低约70倍及10倍.可节省营养盐用量50%.此法适用于目前北方常用的几种海洋浮游单胞藻。  相似文献   
57.
本实验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南海几种常见的藻类中甘油基糖脂含量进行了定性分析;探讨了用硅酸柱层析法制备小批量的MGDG的方法;对模拟海藻保健饮料的下脚料中甘油基糖脂含量也进行了定性的分析。本实验采用硫酸酚法测定总糖脂的含量和MGDG的含量,此法简单、快捷,重复性好。通过本实验的制备工艺所制得的MGDG为层析纯,得率为100mg/kg。  相似文献   
58.
59.
运用化学分析和藻类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口藻类可利用颗粒磷(AAPP)进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取得了厦门湾,泉州湾和黄河口样品中AAPP为61~142mg/kg占样品总磷之8.0%~20.2%,样品中非磷灰石无机磷是潜在生物可利用磷,磷灰石无机磷则难以被藻类利用,AAPP高低主要与样品物源区气候环境条件下,磷的矿物组成,化学存在形态等有关,而与实验藻种无关,推荐用0.1mol/LNaOH~1.  相似文献   
60.
邻苯二甲酸酯对海洋藻类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评价化学药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方法,对邻苯二甲酸醋与海洋藻类的相互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醋(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醋(DBP)海洋藻类的致毒试验,分别得出此3种物质对三角褐指藻、盐藻、等边金藻、中肋骨条藻48h、96h的半致死浓度,探讨了上述几种海洋藻类对DMP、DEP、DBP的忍受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