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5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21.
基于GIS技术,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选取降水、地形、水系(河流、湖泊和水库)3个因素,并利用自然灾害指数法和百分位数法对海南岛暴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岛暴雨灾害危险性受地形的影响较大,其危险程度从四周沿海向中部山区递减,且北部比南部危险性高,东部比西部危险性高;高危险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多为低危险区和次低危险区.  相似文献   
222.
2009年春季山西省东南部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鹏娟  程海霞 《太原科技》2010,194(3):66-67,73
利用Micaps系统下常规资料、云图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场,对2009年5月9-10日发生在山西省东南部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0hPa的西风槽东移加深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低层的切变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散度、垂直速度、能量场等物理量的垂直分布有利于暴雨产生.暴雨发生在切变线前部,中尺度系统是强降水形成的直接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223.
利用1961—2009年近50年来开封地区逐日降水资料,对开封暴雨、大暴雨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其年代际变化均呈波浪型,波峰为20世纪70年代,波谷为80年代,90年代回升,21世纪初大暴雨呈减少趋势.开封地区的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季暴雨最多,尤其是7月中下旬最为集中;多局部暴雨,少区域性暴雨,连续暴雨也较少;暴雨南部多北部少,而大暴雨东部、东南部多,西部少;年暴雨站次数与年降水量呈很好的正相关;夜暴雨多于昼暴雨,并分析了暴雨的成因和产生特大暴雨的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224.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频发,已经给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危险性模拟,可为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危险性预报预警提供依据。以长春市南关区为研究区,以城市暴雨内涝灾害为研究对象,从多情景视角出发,提出了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危险性多情景模拟框架,并以一、二维非恒定流为控制方程,以不规则网格为骨架综合构建了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危险性数值模拟模型,实现研究区暴雨内涝灾害危险性多情景模拟。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内涝应急管理部门在内涝灾害预报预警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5.
 立足于山西省暴雨洪涝气象数据融合的实证视角,通过对山西省109个气象站点,1957-2008年的暴雨洪涝灾害数据,山西省经济发展数据、地理数据的高度融合,从致灾因子、孕灾因子、承灾体因子和防灾减灾因子4 个维度出发,构建山西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选择太原市、大同市、晋城市、朔州市、晋中市和临汾市进行实证分析,综合评估这6 个城市的暴雨洪涝灾害致灾指数。研究成果不仅能够从实践上指导山西省在暴雨洪涝预测及防灾减灾方面的实践工作,而且从理论方法上对气象灾害研究提出独特的分析见解。  相似文献   
226.
周丽蓉 《科技资讯》2010,(27):252-252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站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4月10日对流性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暴雨的对流云团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由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和地面低压的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西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低层较强的西北气流和强盛的暖湿气流相汇合,垂直涡度增大,辐合上升运动增强。地面冷锋前生成中尺度低压,加强了辐合上升运动。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合,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和维持。  相似文献   
227.
“98.7”武汉特大暴雨的能量锋锋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武汉地区1998年7月21 ̄22日连续两天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雨情和天气环流特征分析,认为这次特在暴雨的发生是一次700hPa能量锋区锋生的结果;造成能量锋锋生的主要原因是非绝热θse平流、锋区上中-β尺度低涡成生和对流不稳定大气中环绕锋区有正垂直环流;通过对锋生函数的定量计算,其结果与定性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228.
【目的】诊断分析锦州地区2019年8月10日至15日出现的连续性暴雨。【方法】利用Micaps实况数据资料、ECWMF再分析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受西风带冷空气、副热带高压及减弱台风“利奇马”外围云系等连续影响,锦州地区此次暴雨过程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风力较强、致灾程度高,总降水量达暴雨到大暴雨量级,局部特大暴雨。【结论】此次暴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两高对峙,移速较慢,以及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补充的影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高低空配置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发展。此外,冷空气从底层卷入使台风“利奇马”结构破坏,减弱填塞,斜压发展,虽然缩短了台风生命史,却是造成本次暴雨“长时效”特点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9.
为了提高新余市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管理水平,根据现有工作现状,提出应急响应中存在的暴雨预警信号发布内容不合理、应急响应材料报送不符合要求、部门联动不够等问题,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规范气象服务总结报送工作、加强部门联动等建议,对提高新余市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管理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0.
运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MM5模式结合Q矢量计算NCEP资料、天气实况及卫星云图等非常规资料,对1999年9月4日凌晨在远离9909号热带风暴中心的浙江省温州市引发的特大暴雨进行了探讨。发现秋季在厦门以南至广东东部登陆的台风,在浙中南沿海形成台风倒槽,该倒槽内的暖湿切变线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是引起特大暴雨的重要条件。从计算得出的Q矢量散度分布看,本次特大暴雨降水发生时间和量级与该时段内温州经历的强Q矢量散度梯度发展有密切联系。同时,温州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海岸线及境内雁荡山脉有利地形的抬升作用,对本次热带风暴倒槽降水中局地特大暴雨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