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5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91.
目前水文界承认不同时段长度雨洪参数协调,是一条提高分析成果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的频率分析中,目前尚无统一的参数协调准则.本文通过统计试验途径,对几种可行的协调方案作了比较.建议选用简便易行,适于规范化的“交点控制法”,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的“高点综合法”.它除了具有上述优点外,还可以在协调过程中,考虑当地的雨量-历时-频率关系,综合多种历时雨量的资料系列进行适线,扩大了频率分析所依据的信息量,提高成果的精度,统计试验成果也表明这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2.
本文采用以大量数据为基础的方法为洪水实时预报目的建立可计算的连场暴雨随机脉冲列模型,并给出测量结果以检验所提出的模型技术。  相似文献   
193.
1990年7月份,黑河市气候异常,曾出现多次暴雨天气。7月8日—11日,22日—24日法别拉河连降暴雨暴雨笼罩了整个流域,暴雨中心区最大三日降雨量达1201mm,最大1日雨量60.9mm(七二七站)。这次降雨致使法别拉河流域发生了1917年以来近80年间的第三次大洪水。由于法别拉河上没有水利工程,无水库调洪削峰,所以这次大洪水造成黑河市上马厂乡的五个村屯大面积农田被洪水冲淹,上游烨树排子和七二七两个林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水害,本文对这次暴雨洪水的成因分析如下,供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参考。一、自然地理概况法别拉河为黑龙江中游右岸…  相似文献   
194.
195.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建立灾害风险指数概念模型,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计算出风险指数,按大小分成高、中、低三个等级,制作成风险区划图,用近50年历史灾情资料进行验证,为莲花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6.
王静 《河南科学》2014,(11):2319-2324
2012年8月20—21日驻马店市出现了一次区域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这次降水过程的特点是降水范围广、短时间强度大.从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稳定度、雷达产品等方面对这次降水过程进行成因分析,从而得出了对大暴雨预报的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暴雨的产生前要有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深厚的湿云层为这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地面弱冷空气所致低层的偏东到东北急流为这次降水的持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低层形成了较强的垂直切变,增强了辐合上升运动,为这次强降水提供了触发机制.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强降水天气的基本反射率强度≥45 d Bz的高度一般集中在较低的层次;暴雨要维持较长的降水时间需要一系列降水回波或多单体风暴中的不同单体连续不断经过同一个地方,或者不同移向的降水回波交叉经过同一地方,形成降水的汇集地.  相似文献   
197.
王静 《河南科学》2014,(盛夏)
2012年8月20—21日驻马店市出现了一次区域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这次降水过程的特点是降水范围广、短时间强度大.从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稳定度、雷达产品等方面对这次降水过程进行成因分析,从而得出了对大暴雨预报的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暴雨的产生前要有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深厚的湿云层为这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地面弱冷空气所致低层的偏东到东北急流为这次降水的持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低层形成了较强的垂直切变,增强了辐合上升运动,为这次强降水提供了触发机制.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强降水天气的基本反射率强度≥45 d Bz的高度一般集中在较低的层次;暴雨要维持较长的降水时间需要一系列降水回波或多单体风暴中的不同单体连续不断经过同一个地方,或者不同移向的降水回波交叉经过同一地方,形成降水的汇集地.  相似文献   
198.
基于MIKE11和MIKE21的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IKE 11和MIKE 21分别构建北京市大兴区天堂河下游地区一维和二维水动力学模型,采用DHI MIKE FLOOD耦合模拟了不同暴雨重现期下该地区的淹没特性.为分析该地区暴雨洪涝灾害的危险性,研究模拟了不同情景下各骨干渠道考虑限制下泄流量的排水状况,整个研究区淹没范围随时间的演变趋势和空间上的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现状防洪能力不足20a一遇设计标准,且研究区局部区域最大淹没深度超过2m,最大积水时间超过8h,是防洪排涝的重点区域.该结果可为下一步暴雨风险评估,滞洪区的选址和闸坝调度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9.
利用三重嵌套的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7年7月16~17日发生在重庆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结果进行了诊断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降水的落区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出的中-α和中-β系统的分裂演变过程与强降水出现的时段吻合.诊断分析表明:强降水与水汽辐合的大值密切相关,降水强弱与辐合强弱变化一致;随着上升运动的加强,不稳定层结在暴雨区上空形成的倒“V“型结构逐步加深,不稳定层结不断向高层发展;此次暴雨维持和发展过程中,强降水区与强上升运动及正负涡度柱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负涡度柱比正涡度柱后发展先衰减,暴雨区上空始终维持高层辐散比低层辐合强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0.
应用非地转湿Q矢量理论,对2007年8月18~25日台风“圣帕“登陆后造成的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非地转湿Q矢量流场的辐合区是大气垂直运动发展较强的定性指标,与24 h内暴雨落区的对应关系较好;低层等压面上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中心的移动可比台风低压的行进提前24 h.同时,700 hPa和850 hPa的Q矢量辐合中心与强降水中心相对应,尤其是700 hPa湿Q矢量散度辐合中心在暴雨出现前12~24 h就表现出较好的指示意义.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的垂直分布随高度倾斜伸展,Q矢量辐合区与辐散区自低层到高层呈带状相间分布的,促使上升运动更加激烈和持久,从而容易形成强的降水.非地转湿Q矢量最大辐合区并不在降水中心的正上方,而是超前的,并且越往高层超前越明显,因此Q矢量散度的垂直分布对强降水具有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