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0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7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制备出不同光电性能的氧化铋薄膜,并明晰其性能机理,以便后续研究与氧化锌薄膜复合成压敏薄膜.采用磁控溅射法,改变溅射气氛中氧气和氩气的流量比,在玻璃衬底上制备出了三个氧化铋薄膜样品,并对其微观形貌、结构及光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溅射气氛中的氧氩流量比对薄膜微结构及光电性能影响显著;不同氧氩流量比制备的Bi2 O3薄膜中均含BiO2和Bi杂相,且随着氧氩流量比由0:40增大至4:36,薄膜中Bi含量减少,BiO2增加;薄膜颜色由黑变黄;沉积速率由14 nm/min减少至12 nm/min;晶粒尺寸增大,表面趋向致密均匀,可见光区透过率由0.25%增加到56.73%;禁带宽度由0增加到3.17 eV;载流子浓度、导电性能急剧降低,调节溅射气氛中氧氩流量比可有效控制氧化铋薄膜的禁带宽度,载流子浓度等,从而获得不同光电性能的薄膜样品.  相似文献   
92.
采用传统固相合成法制备了铋层状结构CaBi2Nb2O9压电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样品相结构、微观形貌、密度和介电、铁电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衍射仪、电子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介电温谱以及电滞回线对制备陶瓷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有陶瓷样品的相组成均为纯铋层状结构,晶粒呈棒状,各向异性明显,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晶粒逐渐长大,陶瓷密度先变大后变小。固相法制备的CaBi2Nb2O9压电陶瓷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 150℃,介电温谱显示CaBi2Nb2O9陶瓷的居里温度为 943 ℃。  相似文献   
93.
新一代光纤智能传感网是一项涵盖领域较为广泛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微结构光纤传感、基于非线性光学散射的光纤传感、基于光纤扰动的光纤传感、传感网的优化及应用技术四个方面。燕山大学、天津大学研制了不同类型的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可用于生物化学方面检测。中国计量学院、南京大学开展了基于非线性光学散射的光纤系统研究,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针对光纤扰动的理论、算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天津大学开展了光纤传感网优化及应用的研究,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该文简要介绍了上述科研机构在光纤智能传感网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为广大科研工作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高体积分数(60%)单晶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界面区域的微结构和形貌.为了得到这种高导热性能的复合材料,在合成中使用了无压金属浸渗技术.该铝基复合材料由铝-硅-镁合金和金刚石单晶颗粒组成,其化学和热性质由其界面特征决定.在复合材料的断裂面上,我们发现金刚石和铝优先和金刚石的(100)晶面结合.大部分铝-金刚石界面清晰,然而有一些铝和金刚石中间区域存在明显的50~200nm厚的化合物层,这是在中间形成了碳化铝(Al4C3).  相似文献   
95.
激光全息是制作光子晶体微结构的重要方法,为便于调节参数以提高实验成功率,提出利用CMOS传感器代替传统的记录材料全息干板,将全息干涉形成的微结构实时输入计算机处理。根据多光束干涉原理探讨了实现二维微结构的光束配置和设计原则,结合计算机数值仿真讨论了光束偏振对微结构"原子"形状的影响。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结合实时显示技术方便、灵活调节各光束参数,获得了三角晶格和正方晶格两类典型的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的实时显示技术有助于提高微结构的设计和制作效率。  相似文献   
96.
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钽电解电容器阳极.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理论分析对钽阳极断面的曲面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Ta/Ta_2O_5的薄膜曲界面存在间隙层(1nm),该间隙层为氧空位及其缺陷离子迁移所致;曲面结构的应力模型表明曲面薄膜界面的电化学生长过程生产缺陷浓度高于平面系统,讨论了钽电解电容器曲面薄膜的形成过程对电场应力畸变屏蔽的机理.  相似文献   
97.
在不同氩气分压下,用直流溅射法在室温Si基片上制备了不同厚度的Al膜。用光学干涉相移法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薄膜应力和微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微结构分析表明:制备的Al膜均呈多晶状态,晶体结构仍为面心立方;氩气分压分别为1Pa和3Pa的Al膜相比,1Pa下制备的薄膜结晶程度明显优于3Pa下制备的薄膜。1Pa下Al膜平均晶粒尺寸随膜厚的增加由17.9nm逐渐增大到26.3nm;晶格常数由0.4037nm增大到0.4047nm,均比标准值0.40496nm稍小。应力分析表明:同一工作气体压强(氩气分压)下,Al膜的平均应力随着膜厚的增加变小,应力分布趋向均匀。相同时间1Pa和3Pa的Al膜,其微结构和应力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8.
基于3G TS 25.212的Turbo码交织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同  万国春  陈岚 《江西科学》2005,23(6):695-697,705
介绍了Turbo码和交织技术,以及交织技术在Turbo码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种交织器电路的设计思路,并进行了信道的性能仿真,比较了它的性能。根据此设计思路,用Verllog HDL语言的编程设计了基于3GTS25.212交织器的电路,并给出了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以双箭头三星型复合负泊松比微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准静态压缩试验对模型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其次,采用有限元软件HyperWorks和显式动力学软件LS-DYNA详细分析了微拓扑参数和冲击速度对其面内冲击变形模态和吸能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该复合微结构的面内冲击动力学性能依赖于微元胞夹角和胞壁厚度参...  相似文献   
100.
微结构分布对复合材料弹塑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夹杂分布和取向对复合材料塑性性能的影响。方法 用PCW(PonteCasteneda和Willis)的弹性细观力学模型及应力二阶矩割线模量法,给出分析复合材料微结构分布及取向对其塑性性能影响的一种模型。结果 对所研究的Sic/Al复合材料系统,计算结果表明颗粒分布对材料的塑性性能影响不大。本证明了Mori-Tanaka模型在分析夹杂具有取向分布时,它相当于PCW方法中刻划夹杂分布的椭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