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0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7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Globus资源管理模型缺乏QoS机制.该文提出一个支持动态QoS重协商的Globus资源管理模型框架.通过扩展Web服务协定规范使其支持重协商并能在服务供应期间修改协定条款;然后重点研究如何将扩展的Web服务协定框架集成到Globus资源管理模型中,设计出一个支持动态QoS重协商的Globus资源管理框架,并通过关键Web服务的实现验证该框架的实际可行性.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框架不仅能提高任务的成功率,而且能均衡网格资源负载.  相似文献   
72.
黄土微观结构特征定量研究及其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类型黄土的研究基础上,通过SEM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黄土微观结构中结构单元体大小-形态分布、孔隙特征等结构要素定量评价指标,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几种黄土在不同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地震灾区黄土受地震破坏和未受破坏的黄土微结构形貌进行了定量处理,分析较好地解释了黄土工程地震性质.  相似文献   
73.
利用蒸发和惰性气体冷凝法及其在非晶衬底上的淀积,能够获得强离子化合物LiF的纳米尺寸颗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术和电子衍射的观察,发现颗粒自组织集聚,形成尺寸范围R=100μm的很大的分形簇。不同的衬底温度下,颗粒的尺才、晶体结构形式和凝聚状态有较大的不同,并在衬底上形成不同的分形聚集状态。这种大范围聚集体(分形簇)即使在keV电子束辐照下,仍保持稳定.实验表明,通过对气相生长条件的控制,可以形成具有不同分形结构和特性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74.
75.
76.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无取向电工钢冷轧基体中各晶体学方向的点阵畸变储能和亚晶块尺寸,研究其微结构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并探讨了无取向电工钢中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形变储能和亚晶尺寸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显著,"定向成核"再结晶织构形成机制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77.
微晶硅薄膜的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7.12 MHz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制备了氢化微晶硅薄膜材料,通过Raman散射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谱等表征方法研究了生长条件参数对薄膜结构及生长速率的影响,对薄膜的生长机制进行了讨论,特别分析了孵化层形成和演化、以及对晶化率、柱状晶粒生长的作用特征.实验测量分析表明,在薄膜生长的初期阶段,形成一个嵌入大量小晶粒的非晶孵化层,并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其非晶成份减少,晶化率不断提高,晶粒开始长大并结聚成团,形成大的晶粒,沿生长方向上形成横向尺寸为百纳米级的柱状晶粒.红外透射谱的结果证实2 100 cm-1附近吸收来源于位于晶界区或微孔内表面团簇化的SiH键的吸收.同时,适当的等离子能量在薄膜生长过程中有利于抑制氧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加深了对薄膜PECVD生长过程和生长机制的理解,有利于加强对太阳电池用的硅薄膜形态和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78.
光滑平板降膜受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影响易收缩成溪流,导致传热表面出现干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箭型排布的矩形微槽平板。通过可靠的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计算模拟两相流理论,建立三维非稳态平板降膜数学模型,研究了箭型排布的矩形微槽平板上的液膜流动特性,并探究了微槽宽度、深度及箭型夹角对液膜在平板上铺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箭型排布的矩形微槽可有效增大液膜在平板横向的铺展面积,使液膜润湿面积增大,减少平板表面干斑;在120°箭型结构下,矩形微槽最优参数为宽0.5 mm,深0.3 mm,此时可将比湿面积由光板表面的62%~89%提高到84%~94%;低雷诺数时,120°箭型结构对液膜横向铺展引导效果显著,雷诺数增大时,90°箭型结构引导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9.
为了探明海砂作为细骨料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水化与微结构演变机理的影响,采用不同氯离子含量的模拟海砂制备UHPC,通过水化热、X射线衍射、基体氯离子含量和pH含量测定、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以及氮气吸脱附研究了海砂UHPC基体内部微环境的演变.结果 表明:海砂UHPC水化进程随着氯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3d龄期时基...  相似文献   
80.
可编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电子系统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基于芯片的设计方法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主流,这就要求即将工作于电子和信息领域的学生学会并掌握这种设计方法。然而目前各高校使用的实验仪器大部分仍局限于做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未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文中介绍了笔者研制的一套以可编程器件为核心实验系统,可进行多种数字电路的设计,具有可重构的特点。最后,介绍了一个简单模型机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