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教育与普及 | 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结合太湖流域现行水法规贯彻执行情况,通过调研工作的开展,分析了当前流域水法规贯彻执行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水法规贯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水法规贯彻执行所亟须完善的法律制度,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2.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27-28
该课题是“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课题之一,湖荡湿地是太湖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湖水系联接的关键节点,更是河网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重心。针对湖荡具有低污染水处理功能的特征,可兼容实施生态修复综合技术等有利的生态环境条件,提出太湖流域湖荡湿地重建、生态修复总体方案;以河湖相联典型的复杂湖荡滆湖为重点区域,研究出、入湖河口区水体污染强化净化技术、湖荡浅水区植被恢复与湿地重建技术、滆湖生态系统调控与稳定维持技术,形成湖荡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成套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改善滆湖水质及生态环境,为削减入太湖污染负荷、改善竺山湾及太湖水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以典型城市景观湖泊杭州西湖为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引水调控、污染控制成套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为太湖流域内类似湖泊的水质与景观改善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43.
44.
为研究太湖流域的水环境现状和污染特征,通过分析研究区氮磷负荷变化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对太湖流域各土地利用方式与氮磷负荷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至2010年,太湖流域耕地面积占比由63.89%降到47.02%;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由9.70%增加到25.16%;林地面积微缩小;水域面积微提升;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大且变化可忽略.各土地利用状态指数D_i大小依次为:建筑用地耕地未利用地水域林地草地.太湖流域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带来的氮和磷排放对水体总氮(TN)负荷和总磷(TP)负荷的贡献均呈逐年递增趋势. TN在1980年3.71万t的基础上,2010年排放量增加了67.51%. TP负荷从0.33万t增加到了2010年的0.85万t. 相似文献
45.
46.
47.
罗祖德 《科技导报(北京)》1992,(4):44-44,16
今年(指1991年——下同,编者注)入夏以来,我国19个省市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2.2亿,直接经济损失685亿人民币,其中以太湖流域和江淮大地灾损最甚,是建国以来罕见的一次大灾祸。大灾当前,最好研究。大灾之中,各种矛盾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大自然给我们上了代价惨重的一课,人们痛定思痛,对研究治水有了更大的紧迫感,是总结经验,得到启示的最佳时刻。 相似文献
48.
49.
从水因子角度对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地理研究--以太湖流域六大古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水乡古镇的基础是水,水因子滋养着这里的水稻文化、桥文化、船文化、渔文化,形成城镇布局和建筑空间,进而酝酿了温柔秀美的江南水乡文化.文章从水因子角度,通过对太湖流域六大古镇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分析,归纳了江南水乡古镇的一般地理历史特征,并分别就地域分布的地理特征、形成类型上的特征、内部空间特征及其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提出江南水乡古镇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回答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0.
流域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与流域环境政策的跨区域性之间的矛盾使得流域环境政策在区域合作中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从环境政策所涉及的各方利益互动的角度,运用博弈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太湖地区的流域环境政策为例,通过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间在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博弈过程来探讨流域环境保护的利益驱动机制,并依据其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