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08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766篇
系统科学   114篇
丛书文集   588篇
教育与普及   118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2篇
现状及发展   124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3557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45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382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650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697篇
  2010年   624篇
  2009年   782篇
  2008年   983篇
  2007年   891篇
  2006年   703篇
  2005年   674篇
  2004年   624篇
  2003年   650篇
  2002年   626篇
  2001年   601篇
  2000年   486篇
  1999年   429篇
  1998年   413篇
  1997年   364篇
  1996年   352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52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变性剂诱导的多结构域蛋白质变性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蛋白质变性的构象渐变模型出发,分析了多结构域蛋白质变性过程的特点,用吸附动力学方法得到了可描述多个结构域变性的关系表示式,特别对典型双结构域蛋白质变性过程予以较详细的讨论。通过对比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发现在一定参数条件下两者符合较好,从构象渐变的观点,对双结构域蛋白质变性过程中出现双S形变性曲线的原因做出了解释,同时对变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53.
54.
复合材料薄平板经热压制成后,都需要进行质量检测。本文探索用测量模态阻尼和振型的方法,对复合材料薄平板的制作质量进行无损检测,作为对其它昂贵的无损检测方法的补充。略述用振动方法进行无损检测的原理,测量薄平板阻尼的方法以及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还讨论在测量薄平板阻尼时可能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如非线性刚度、拍、模态密集等问题);以云母基复合材料薄平板作为例子,从测量其阻尼和振型的结果,对这种板的制作质量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5.
螺旋配合物因其独特的生物及光学性质而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螺旋配合物的种类以及配位键和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对螺旋结构自组装的重要影响,简述了螺旋配合物的特殊物化性质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57.
主要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出发,分析和判断了电子效应、杂化方式及空间效应等因素对有机分子酸碱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纳米磷灰石晶体/聚酰胺66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界面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通过溶液法制备了纳米磷灰石晶体/聚酰胺66复合材料,用燃烧法测试了纳米磷灰石晶体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及其均一性,并用红外和拉曼光谱及X-射线衍射对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磷灰石晶体在复合材料中呈均匀分布,且在复合材料的两相界面间有新的化学键形成。  相似文献   
59.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创造出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之后,科学家们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制备分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目前,虽然技术困难依然存在,但成功已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60.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层阻尼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CVD技术制备了具有不同界面层的C-f/Al金属基复合材料,获得了一种界面层阻尼功能设计的新方法. 研究发现具有特殊界面层的C-f/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阻尼性能比无界面层时都有明显增加,并且不同界面层的效果不同. 碳层对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提高效果最大,硅层的提高效果不如碳层,碳硅混合层的效果居中. 涂层的厚度也影响了阻尼提高的效果,较厚的碳层效果更好,这是由于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尼应变振幅效应而产生的. 研究认为发生在界面层的微滑移是其主要的阻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