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扭振动力减振器的设计原理,它的固有频率半自动适应转轴的转速变化,从而使减振器在转轴的任何转速下都具有最佳减振效果,通常的减振只在转轴的一个很窄的转速度段内减振有效。  相似文献   
52.
包敷活塞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正 《科技资讯》2009,(27):80-80
减振器的发响、发硬与其内部结构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特别是活塞的结构,通过对其结构的改善改良,可以减小,抑制甚至消除减振器的发响、发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能为改进汽车减振器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指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3.
减振器是车辆悬架的主要阻尼元件。减振器的外特性由示功图p=f(s)和速度特性p=f(υ)表示。正常示功图应当完整、圆滑、丰满、无畸变;复原阻尼力大于压缩阻尼力;最大阻尼力要符合设计目标,才能满足车辆行驶安全性和平顺性的要求。双筒液压减振器存在临界速度低和易产生气泡的缺点,导致发生外特性畸变。双筒充气液压减振器由于在贮油腔内有预充气,在工作过程中有一定的背压,从而能有效地消除外特性畸变。对所研制的双筒充气液压减振器的测试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性能,其制造要求有准确的充气和严格的密封工艺。  相似文献   
54.
55.
汽车筒式减振器阻尼力测试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汽车筒式减振器阻尼力的作用并对它进行了计算,通过对阻尼力的测试,分析了影响减振器阻尼力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56.
高层建筑互联结构间耗能减振器布置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探讨了高层建筑互联结构在强烈地震时的动力特性,并对互联结构间耗能减振器的布置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57.
以钻(镗)杆为例,设计了组合结构和附加减振器刀杆,获得高的动态稳定性,良好的工作特性和经济效果.钻(镗)杆组合结构和动力减振器动态特性分析,为其切削稳定性设计提供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58.
本文研究了车辆悬架减振器外特性的畸变问题,进而讨论了外特性设计的一般规律,并捉供了国产S30-19HH2减振器试验室与道路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9.
基于电流变减振器的汽车悬架系统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电流变减振器工作机理的基础上,论述了汽车阻尼可变悬架系统的组成,建立了悬架4自由度力学模型。针对汽车悬架系统的不确定性、时变性、非线性和复杂性,设计了自动调整模糊控制器。基于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对路面随机激励信号和确定和确定性扰动进行了系统仿真,并对系统延时和内部参数变动问题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有效、稳定和可靠。  相似文献   
60.
轿车后减振器上支座优化结构的疲劳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缩短某车后悬挂总成的更换维修时间,基于将其后悬挂变成总成模块的想法,对该车后悬挂系统进行结构优化.以改进后的后减振器上支座为研究对象,对该零件的结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零件上应力最大的危险点.通过建立实车试验系统,对该零件的危险点在试车场强化道路上的应变进行了测量,然后经过试验室台架力-应变标定的方法反求出该零件在强化道路上实际所受到的外荷载.同时利用单级加载的方法求得该零件的韦勒曲线,结合强化道路上的外荷载谱,利用疲劳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又称Miner法则)计算出该零件在标准规定的15000km强化道路上的损伤值,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结构的零件疲劳寿命偏安全.另外,利用道路模拟试验对该零件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证明该零件能安全通过强化道路15000km而不发生疲劳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