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1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24篇
系统科学   77篇
丛书文集   158篇
教育与普及   10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31篇
综合类   410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电铲铲斗齿的修复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铲斗齿的磨损原因,提出了采用堆焊的方法对铲斗齿进行修复。详细介绍了铲斗齿的修复工艺,堆焊材料的选择及堆焊时应注意的事项。实践表明,此修复工艺切实可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采用金属蒸气真空弧离子源,在奥氏体不锈钢上注入金属W离子,研究了W离子注入对奥氏体不锈钢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离子注入后不锈钢的表面硬度提高了3倍;W离子注入能够显著改善奥氏体不锈钢的微动磨损性能,降低微动磨损面积.这主要归因于离子注入造成的表面强化,以及离子注入在基体表面产生的压应力.  相似文献   
53.
运用M 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WSi2/MoSi2复合材料与45#钢配副油润滑时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油润滑可明显改善WSi2/MoSi2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在80~120N时材料具有较好的摩擦磨损综合性能;在油润滑下,WSi2/MoSi2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表现为点蚀磨损和磨粒磨损,偶件45#钢的损失主要归因于磨粒的切削作用.图6,参13.  相似文献   
54.
在线铁谱监测系统中的非平稳磨损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80组齿轮箱磨损试验数据基础上,以磨损严重度指数为参数,分析了磨损过程的非平稳性,并采用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趋势分析.通过差分算子和标准化的处理,将试验数据序列进行了平稳化处理,推导出描述非平稳磨损过程的ARIMA(4,1,1)模型的具体结构.结合齿轮磨损试验和Hodrick—Prescott滤子方法分析,发现这种算法的趋势分析精度比以前使用的算法提高了9.8%,而且实时性好,适合在线铁谱仪现场运行使用.  相似文献   
55.
碳钢在液/固双相管流中的磨损腐蚀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利用自行研制的管流动态模拟试验装置 ,研究了碳钢在液/固双相流中的磨损腐蚀。结果表明碳钢在流动 5%河砂的双相 3.5 %NaCl溶液中 ,磨损腐蚀速度随流速的增加而显著地增大 ,没有出现像单相流中磨损腐蚀速度显著降低的流速区段 ,其磨损腐蚀过程仍主要受阴极氧扩散控制。在液/固双相流中 ,碳钢阻抗谱为双容抗半圆弧 ,且都出现低频收缩现象。对碳钢施加阴极电流 ,由于抑制了电化学因素 ,大幅度削弱了与流体力学因素的协同效应 ,使碳钢腐蚀大大减轻。证明了在双相管流中 ,碳钢磨损腐蚀过程仍主要受电化学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56.
半封闭圆管冲击射流湍流换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标准κ-ε模型、RNGκ—ε模型结合壁面函数以及低雷诺数κ—ε模型,对半封闭圆管冲击射流流场的平均速度、湍动能分布和Nu数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将此3种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湍流模型都未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冲击射流场的流动特性与传热特性,其中标准κ—ε模型和低雷诺数κ—ε模型的结果很差,而RNGκ—ε模型的结果与其它两种模型相比更接近实验值。  相似文献   
57.
急倾斜煤层冲击地压防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京煤集团木城润矿大台井地质条件与煤的赋存状况,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讨论急倾斜煤层开采解放层的可行性。通过观测相似模拟实验中的煤岩失稳过程,定性地了解冲击地压的发生规律,裂隙带发生、发展过程和解放范围。采用反映煤岩等脆性材料破坏特征的五参数Wilianm-Warnke强度准则破坏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单元“处死”的功能真实模拟开挖过程,进行急倾斜煤层开采解放层防治冲击地压的数值模拟研究,作为定量分析依据。为急倾斜煤层开采解放层防治冲击地压制定较为合理的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8.
基于神经网络的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分析了影响冲击地压危险性的主要因素,首次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模拟各个因素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消除了传统预测方法中的人为确定冲击危险指标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可靠,预测精度高。为冲击地压与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进一步结合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拓宽了神经网络技术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9.
冲击地压是采矿业中突发性、瞬息难以预见的灾害,它的发生常常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研究便捷、可靠的防治方法,成为防冲减灾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防治方法中的大孔径机械钻孔卸压法,存在卡钻、长距离大孔径钻孔钻不动、排渣困难等难题。本文作者采用高压旋转水射流钻孔法,从地面实验中克服了上述问题,并研制了相关设备。通过多次试验数据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并为长距离、大孔径钻孔卸压“防冲”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可行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60.
以滑动磨损过程中产生的磨粒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数量与粒径间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磨损状态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分析铜合金销与碳钢盘在干摩擦条件下相互对磨所产生的磨粒群和销试样磨损量,发现磨粒的累积分布和微分分布特性随磨损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磨损开始阶段,磨损程度逐渐减小,磨粒群分布曲线由平缓变得逐渐凸、陡;达到磨损平衡状态后,磨损率达到最小,磨粒群微分布曲线的幅值达到最大,横向宽度达到最小;随着销与盘间互适性变弱,磨损程度增大,磨粒分布曲线变得越来越平缓,横向宽度逐渐增大;磨粒分布曲线随磨损时间的变化规律与磨损率随磨损时间的变化规律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可为科学诊断和预测摩擦学系统状态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