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79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142篇
教育与普及   1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270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乳液法制备了Ni(OH)2前驱体,在空气氛中、500℃下煅烧2h得到NiO材料,采用XRD、SEM、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实验对其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粒状结构的纳米NiO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40次循环内可逆比容量无明显衰减.第40次循环的可逆比容量为400mA.h/g,库仑效率为95%.  相似文献   
992.
给出了光伏电池的相对光谱响应的脉冲光源测试法,相应的测试装置无需锁相放大器和斩波器.测试方法新颖,测试仪器简单可靠,为光伏电池参数的工程测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3.
储能建材性质的改善及相变温度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两组二元相变物质混合物C22H44O2+C16H34和C18H38+C16H34渗入民用建筑材料基体所形成的储能建材,进行了差热分析,得到了相变温度的变化规律,给储能建材相变温度的优化提供了必要手段,基于节能目标建立了相应在温度的寻优数值模型,分析了气候的影响及寻优的效果,对相变物质建材表面的结霜趋势进行了讨论,建议以使用相变物质混合物作为控制结霜的一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探讨以直接氧化法生成的初级化学二氧化锰经过重质化后所制备的化学二氧化锰(CMD)的半导体性质,以及质子在MnO2晶体内部的扩散速率对MnO2电池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品表现出n-型半导体的特征,其电子浓度和电子迁移率均比初级品增大,在9mol/LKOH溶液中进行放电时,主要是由质子在MnO2晶格中的扩散来决定MnO2的品质。  相似文献   
995.
阐述了密封铅酸蓄电池中板栅合金,极板制和加酸量控制方法。试验电池重量的体积能量密度分别为35-37Wh/kg和93-99Wh/dm^3。放电率从0.05~2C范围内的Peukert直线斜率为1.12。用电阻1.5Ω短接电池21天后可用正常充电方法恢复至初始容量86%。贮存6个月后的电池容量仅损失17%。在50%DOD情况下,电池循环寿命大于500次。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报导组装特殊结构的Li/FeS2电池,对其放电过程中磁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支持了作者关于该电池放电过程中有植根于晶粒表面的弯电杆状分子—(FeS2晶粒)-S-Fe-S-Li生成的观点,而且对中间产物LizFeS2的产生过程作了与磁性变化规律相一致的解释,此过程也解释了天然黄铁矿Li/FeS2电池常温放电只适宜于微电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7.
针对一实际空间用单一压力容器氢镍电池的实际传热特点,建立氢镍电池电堆的传热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的数值求解方法,对电堆中间层单片电池求解,并与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在验证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极堆内电池的温度场分布特点,为氢镍电池的热分析和热控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利用测量电池电动势的方法,求出了溶解在冰晶石熔体中的Al_2O_3(饱和)的平衡分解电压(E°T),并依此算出了其标准生成自由能变化(△G°T),将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做了对比,得出偏差为0.4—0.9%。  相似文献   
999.
1000.
穆绍林 《科学通报》1988,33(19):1484-1484
对导电高分子感兴趣的课题之一是用它作电池的电极材料以代替金属电极。除了导电高分子比重轻之外,在电极反应过程中,它的母体不发生溶解,在电极表面也不产生沉积现象。这种特性对蓄电油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金属电极不具备这种性能。 Mac Diarmid首次用导电高分子聚乙炔构成电池。P型掺杂的聚乙炔电池能在较大电流密度下充放电,但它的稳定性较差;n型掺杂的聚乙炔电池,其稳定性相当好,而且能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