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79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142篇
教育与普及   1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270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三氧化钼(MoO3)以三种常见的物相存在:正交相、六方相和单斜相,前者为热力学稳定相,后两者为热力学介稳相.相对于稳定的正交相MoO3,介稳的六方相MoO3较难制备.笔者采用对已商品化的正交相MoO3再次结晶的方法制得了纯六方相MoO3.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可知产物为均匀的纳米棒.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六方相MoO3的首次放电容量比商品化的正交相MoO3高.六方相MoO3有望成为理想的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  相似文献   
92.
为得到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湿化学方法首先制得LiCoO2前驱体,掺入一定量H3BO3后经加热处理即得到掺B样品.通过对掺B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B的掺入能够部分改变LiCoO2的结构;其中当B含量在0.5%~3.5%时效果最好,其循环性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93.
生物淋滤溶出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不同培养条件对生物淋滤溶出钴的影响,研究提高钴生物溶出效率的方法和工艺条件. 研究表明:在硫磺质量浓度为4 g/L,起始pH为2.0,培养温度为27 ℃时,当电极混合材料的质量浓度为1%的条件下,淋滤12 d后钴的溶出质量浓度可达306 mg/L. 降低淋滤体系起始酸度(pH为1.0)和改变淋滤液硫源组合(2 g/L硫磺和2 g/L黄铁矿)可以有效提高钴的生物溶出效率,淋滤12 d后钴的溶出质量浓度高达1 682 mg/L,溶出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94.
报告了在复合型纳米硫正极材料、纳米储锂合金负极材料和用原位合成工艺掺入纳米二氧化硅的凝 胶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所研制的复合型纳米硫正极材料与凝胶电解质及锂金属负极配合 制成扣式实验电池进行测试,容量已达到700mAh桙g,发现该材料放电电压是现有锂钴氧材料放电电压的一半, 双电池串联可以与现有锂钴氧材料电池互换;采用微乳液新工艺合成的Cu-Sn纳米合金材料,以石墨与金属锡 复合的材料,以及以金属氧化物作为原料,采用乳液法制备碳微球镶嵌金属锡的球形复合材料等高容量负极材 料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5.
锂-空气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锂-空气电池是通过金属锂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产生电能,它的理论比容量高达3828mAh/g,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锂-空气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有机体系、有机-水混合体系与固态体系三类锂-空气电池的结构与原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有机体系的多孔碳空气电极、催化剂、电解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多孔碳的孔容是决定空气电极比容量最重要的结构参数,具有高孔容的多孔碳可以为放电过程中生成的氧化锂提供更多的储存空间,从而表现出高的比容量,多孔碳的比表面积与平均孔径对比容量也有重要的影响;合适的电催化剂可以有效的降低氧还原反应与析氧反应的过电压,从而提高能量效率;具有高极性、低黏度、低吸湿性、高溶解氧的电解液有利于改善电池的相关性能。总结了有机-水混合体系的隔膜、电解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有机相与水相电解液均具有良好抗化学腐蚀性的超级锂离子导通玻璃膜是目前有机-水混合体系研究的关键。总结了固态体系最新的研究进展。此外,展望了锂-空气电池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6.
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太阳能系统的MPPT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工作特点及光伏供电系统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利用光伏电池物理特性中最大功率点随工作环境温度变化的事实,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工作周期内将环境温度测量值引入跟踪算法中,实现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高可靠性、低复杂性、低成本及较高精度的目标。数学模型仿真及小型光伏电池实际测试结果均...  相似文献   
97.
以原料MoS2为前驱体,经正丁基锂剥离和水热处理,制备出重新堆积的MoS2和钴离子掺杂的MoS2.利用XRD、TEM、SEM和EDS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重新堆积的MoS2和钴离子掺杂的MoS2的晶型均为2H-MoS2,但结晶度都比原料的差.重新堆积的样品的组成仍为MoS2,Co2+掺杂的...  相似文献   
98.
新能源之梦     
美国俄勒冈州的三河镇是在不影响居民现代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使用新能源的城镇。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最早一批永久性住宅建立之初,三河镇的居民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太阳能了。  相似文献   
99.
<正>二次电池特别是大容量的蓄电池在交通和通讯领域广泛应用,对电池的充放电等日常维护管理显得非常重要。由于现在应用的蓄电池均不带智能检测装置,即不是数字化电池,所以,蓄电池的充放电电流、电压、充放电时间、充放次数、充放电容量、剩余容量、内部温度和使用寿命等基本参数,只能靠人工测量或大概估算,容易出现较大误差,在重要的岗位,不但对正常的生产或工作产生不可预计的后果,而且蓄电池的电气性能和寿命也会遭受极大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利用直接高温固相反应,合成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及Li2FeSiO4/C,并研究了碳复合改性对Li2FeSiO4的结构、电导率、嵌/脱锂性能、循环比容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简单易行,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碳复合改性有利于提高硅酸盐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能,改善材料在成相反应后的粒度分布;特别是碳复合改性有利于提高Li2FeSiO4的嵌/脱锂性能和循环比容量,Li2FeSiO4/C在0.1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高达120 mAh/g以上,大大高于未经复合改性Li2FeSiO4的20 mAh/g。研究表明,Li2FeSiO4是一种很有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碳复合改性可显著克服该材料在电导率、电化学性能等诸多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和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