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79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142篇
教育与普及   1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270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正极材料磷酸亚铁锂的共沉淀合成和Mn2+掺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氢氧化锂、硫酸亚铁铵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利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LiFePO4正极材料和掺杂Mn2 的LiFePO4改性正极材料,并对其进行XRD、SEM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得出,利用液相共沉淀法掺杂Mn2 的正极材料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32.9 mAhg-1,且循环10次后,容量仍有124.5 mAhg-1,容量衰减率仅为6.32%。表明少量Mn2 的掺杂没有改变LiFe-PO4的晶体结构,且使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2.
光伏电池电极条设计中的构形理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构形理论的“体-点”流通模型,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经过优化的变截面电极和矩形单元体,以减小光伏电池的串联电阻为目标,对其发射区上电极条的布置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优化结果. 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表明,该优化设计可得到更小的电阻,能更有效协调降低光伏电池串联电阻与减小遮光面积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3.
采用低温离子交换反应法在空气气氛下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酸锂。系统研究了低温离子交换法制备镍酸锂的工艺条件,如合成温度、反应时间、原料摩尔比和不同原料等对合成镍酸锂晶体的影响。用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对镍酸锂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充放电实验测试,研究了镍酸锂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镍酸锂具有高达142 mAh/g的首次放电容量和良好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64.
为了解固体电解质脱氧的内部机理,对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电池短路脱氧过程中的外电路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电池电动势与时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得出外电路电压与熔池中氧含量的关系,从而根据外电路电压可以预测脱氧反应进行的程度.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模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5.
化学法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高含量成分镍进行了测定,探讨了在大量干扰元素锰、钴存在下的测定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标准偏差小于0.054,变异系数小于0.20%,回收率在99.63%~100.5%之间.  相似文献   
166.
电弧喷涂铝涂层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弧喷涂技术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了铝涂层,并用完整涂层和局部破坏涂层两种试样进行室内模拟浸泡腐蚀实验,腐蚀介质为3.5%NaCl水溶液,流速为0.6m*s-1,实验温度为50±1*#℃. 结果表明:涂层局部破坏时的腐蚀速度与涂层完好时相差不大;铝涂层表面的均匀腐蚀并不严重,铝涂层的腐蚀主要是由于闭塞电池和活性-钝性腐蚀微电池的联合作用引起的局部腐蚀,主要类型为点蚀,且涂层层状剥落形成蚀坑;腐蚀介质到达基体时,将发生电偶腐蚀,铝涂层会作为牺牲阳极保护基体免受腐蚀.  相似文献   
167.
比较了各种倍率恒流充电和脉冲充电过程中N i-MH电池的温度和内压,进行了在动力电池工作荷电状态范围内的300周高倍率循环测试,并对循环前后电池正负极电位、储氢合金形貌、循环伏安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倍率充放电循环使电池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负极合金性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168.
采用一种流变相法制备掺杂B和P非金属元素的SnO复合氧化物(TBP),对不同温度下热分解得到的产物结构及作为锂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比容量和循环性能折中考虑,500℃热处理试样的电化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9.
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既具有锂离子电池的优点又具有易于薄型化和改变形状的特点,符合便携式电器小型化趋势的要求,已成为电池研究开发的又一热点,本从贝尔塑料锂离子电池出发,着重综述了凝胶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0.
锂离子电池非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金玲  陈猛  李胜军 《应用科技》2002,29(10):52-55
分别对锡基负极材料、钛的复合氧化物,过渡金属氮化物及其它锂离子电池非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指出负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将朝着高比容量,高充放电效率,高循环性能以及低成本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